吴心照
母亲王智珠是上海一师附小的退休教师。她的叔祖父王福庵为清末著名书法金石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母亲出生于西子湖畔,幼居柳浪闻莺,西湖旖旎的美孕育了这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抗日战争爆发,一家迁到上海。“八一三”后,她的父亲和大哥去了重庆。高三时,一家陷入困顿,她不得不停止学业,在自己就读过的民智小学任语文老师。
母亲从小受家庭教育影响,喜欢文学、音乐和绘画。上世纪40年代她与著名的金石篆刻家吴朴堂结为伉俪。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为毛主席刻过藏书印,经陈叔通先生推荐进入上海博物馆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枯木逢春。但在“文革”初期,不幸含冤致死。母亲也受到冲击,但她在困境中仍不放弃学习,没有什么书可看,就默背唐诗宋词。
母亲退休后坚持到老年大学学习国画,直至80岁两次脑梗才息笔。后来母亲每天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看初中、高中的语文网课。除京剧、昆曲外,她还喜欢看古诗词比赛节目、各类体育比赛。她还特别喜欢看《新民晚报》,并写读后感。
98岁生日后,母亲开始心功能不全,半夜常常不能平卧,只能端坐呼吸,多次上厕所摔倒。为了不拖累女儿,她主动提出去养老院,并提出想重新拿起笔和纸,就像画册自序中写的:步履艰难人未老,病中解闷寄笔毫,自画自题君莫笑,福寿双全境美好。2023年12月,母亲因肺部感染伴心衰,不得不送进病房治疗。病情况稳定时,她坐在轮椅上,在病床边握笔作画。心里想着美丽的鲜花、歌唱的小鸟,想着儿时胜似天堂的西湖十景,在床边木板上,她画下了180余幅画作,留做纪念册,自写序、跋。还画了三十多幅扇面送给亲朋好友、同事、学生和护理院康复师、护工、病友等。
母亲经常提到,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命中最宝贵的是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在生活中寻找美的东西。百岁母亲,我的人生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