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某外卖平台上一家评分4.9的“网红餐厅”的菜肴,实际上可能是居民楼厕所旁分装出的“料理包”。这样触目惊心的场景,正是“幽灵外卖”生态的真实写照。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拟推行的网络餐饮新规亮点就是,针对“幽灵外卖”提出治理意见。
“幽灵外卖”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三无”:无实体门店、无有效证照、无实际经营场所。媒体曾曝光某外卖平台“网红奶茶店”,其注册地址竟是废弃停车场,所谓“现制茶饮”实为工业糖浆勾兑。在现行的监管体系中,传统“以证管人”的模式难以应对虚拟空间挑战,而一些平台算法推荐机制,在客观上助推了“幽灵外卖”的扩张。
此次发布的新规征求意见稿,要求网店招牌名称应当与实体经营门店招牌名称一致,取餐地址与经营资质载明的经营场所一致。同时,为“无堂食”商家加注专属标识,并对展示位置和页面进行规定。
除了食品安全信息不透明之外,平台责任不清、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管理不严也是“幽灵外卖”的重要原因。新规征求意见稿,以压实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为核心,旨在有效防止“幽灵外卖”现象的发生。
从“扫街式”检查到“天眼式”监控,从事后处罚到事前预防,市场监管总局此次新规有望对“幽灵外卖”实施精准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