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马亚宁)本周末,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将如约启幕。明天起至24日,自然保护周以“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创新绘就绿色未来”为核心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宜居城市”“两山实践”三大方向,通过场景化呈现、全民化参与、国际化联动,构建公众深度参与的自然保护科学实践网络,让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融入城市肌理。
记者从昨天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明天上午,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会议中心将集中展示前沿科技在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一江一河”智慧治理中的应用成果。同日,国际交流活动以线上专题演讲形式开展,分享全球自然保护实践经验。组委会将邀请7个国家20余位专家,围绕“绿色技术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宜居城市建设”专题研讨,为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上海智慧”与“中国方案”。
依托上海“千园之城”建设成果,10月19日,生态践行活动启动仪式将在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一期)举办,现场推介“你好,环上公园”自然教育活动,同步开展“关乎自然,关‘沪’未来”公益市集与“探索自然的治愈力量”主题科普巡展。
自然保护周期间,上海动物园、世博文化公园等场所将推出“夕郊”动物园Zoowalk、“蝴蝶入门课及鸣虫音乐会”等特色活动。市生态环境局为市民打造了11条生态研学路线,从徐汇西岸“生态艺术骑游”到崇明湿地“生物多样性探秘”,每条路线都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实践课堂。39家“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和90家“上海市环保设施单位”将集中开放,市民可通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微信小程序预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