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留花醉酒 待月弹琴(篆书) 从羽人到雷震子 秋季喝汤,赛开药方 普洱的融合菜 板书和手作幻灯片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10-19

板书和手作幻灯片

龚静

选纸研墨,近日又写了几幅字,再挑几张自己的画,要增补修缮讲座的PPT,是回校为复旦中文创写班秋季班做一个谈散文暨非虚构写作的讲座。当下AI写作喧哗骚动之时,谈文学写作是颇具挑战的。我想那就先从自己做起,谈自己创作体悟之时,个别电脑打字之外的手工PPT制作也是让自己参与一种方法的具体实践。手机电脑时代,说到PPT好像顺理成章的事。所谓PPT,即PowerPoint的简称,中文称为“幻灯片”或“演示文稿”。如今无PPT似乎就无法上课、讲座、谈工作了。PPT说到底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但也会流于形式,在职场被调侃成PPT画饼。PPT做得漂亮,但事情毫无推动,比如看了一上午PPT蓝图,即谓“今天吃了一张饼”。

作为教龄近三十五年的高校老师,PPT流行的这些年,我在课上较少用,窃以为文学教育不一定非PPT不可。当然有些文章段落可以投影展示,但课堂上的讨论、师生彼此的感受、情感的敞开,如何PPT化呢?有时谈到一个问题,牵引出另一个想法感受,PPT备课件是难以预料的,兴冲冲写起板书来才是即刻最好的选择。我喜欢用板书,尽管每次上课都会擦一身薄薄的粉笔灰,可能吸进去不少吧,但写板书,擦黑板,是工作的一部分,甚至觉得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颇有美感。白粉笔写久了黑板难净,蒙一层白乎乎,就干脆用湿纸巾擦,再写上去的字就显得修丽明净多了,看着欢喜。年轻时入职起,到提前五年退休,很多年就是板书。我的板书从左面开始写起,大多竖版样式,偶尔横向。觉得竖版写起来颇有古意,比较符合讨论中国文学作品,就算外国文学,竖版的汉字也颇有反差比较的意思的。竖版板书的习惯应该有受到大一时章培恒先生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影响。课堂上章先生的一手竖版板书字迹古雅,条理清晰,学习内容之余也是在欣赏书法。兼之大学时喜欢看竖版繁体书,待到自己登上七尺讲台了,就很希望把这份感受到的美感传递出来。倒也确有学生喜欢我的板书,前几年小班上研究生课,还有学生拍下了那天的板书,那是“散文写作实践”最后一课,书写了几本下学期另一门课程所需预习之书,粉笔行书,包括了晚明的张岱,现当代的鲁迅、汪曾祺、杨绛等人的作品。那是初冬下午四点多,教室外看得见曦园的花木,阳光洒满法桐和香樟。

少时就喜欢看板书。小学王老师的魏碑味粉笔字给我打开一种审美,张老师连缀着的行草像柔美的花草,初中班主任朱老师的粉笔字颇为刚劲,与他干练的作风颇匹配,高一语文魏老师类似瘦金体的板书飘逸秀丽……也因此在大一课堂会被章先生颇有魏晋古意的板书刷亮视觉。少而己长,字帖是习练书法之径,老师们的板书亦然日常的启蒙。哦,汉字的书写,是可以有这样的姿态的。擦掉好看的板书是让人心里有点不舍的。

任教的日子里,除板书之外也有需要图片相得益彰的。没有电脑、没有电子PPT的那些年里怎么办呢?用实物幻灯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曾经开设过一门“现代审美”课,牵涉相关不少艺术审美领域,除了个别主题外请老师,主要皆由我承担。急需板书之外的图片演示。绘画、建筑、雕塑、园林、山水、陶瓷等相关领域的画册幻灯片哪里如当下这么易得呢?去福州路各类书店找寻,买到了一些比如故宫、江南园林、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壁画等相对易觅的幻灯片。但彼时的成套幻灯片价格不便宜,经费有限,其他的怎么办?那就自己拍。买来相关画册书籍,彼时也正发烧摄影,买了正片胶卷,也算操练学习。三脚架架好,画册支架固定,拍了中国绘画史、中西方建筑、中国古代服饰和中国陶瓷等好几套幻灯。拍好,骑上脚踏车,去颇具口碑的图片社冲洗做成幻灯片。那时学校只有一种圆形的老式幻灯机,每次课前课代表借了来,我一张张插好,再手动操作,放一张,咯噔一声,偶尔还会卡住,学生们正看得起劲呢,幸好机子如老牛拖破车,磕磕碰碰坚持着。讲解加幻灯,文图相映了。如今失联的老友红还曾带了朋友来听过课呢,之后的相聚她总念念不忘听课时愉快的收获。这些按照主题类别归置的幻灯片如今蒙尘,几次收拾书房欲断舍离,可购买时的流连选择,制作时的用心用情用力,历历在目。在图片漫天乃至用AI制作图像的今天,图片似乎仅仅是信息而已,甚至已然过载过量到不被珍视,打量手中这些盒子蒙尘的幻灯片,它们可是曾经照亮了课堂,也照亮了自己的。

晓得最后还是会处理掉的吧,毕竟电脑做PPT了,板书、实物幻灯片都是“年代剧”道具。接下来也许还有其他接手PPT的呢,谁能预测呢。

没关系,做好眼前事。提笔蘸墨,写“芯片和心灵”“智能和智慧”,想了想,又写“迁想妙得”“沉潜把玩”……拍照,编排,保持我的PPT手工特色。展开人独特的感知和联想,珍视手作和身心的创造性连接,或许乃AI时代人的要紧功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