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下的中国外交
第51版:跨越2020 2021-01-04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下的中国外交

姜浩峰/陈冰/沈琳

2020 年3 月17 日,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从意大利首都罗马奔赴疫情严重的北部城市帕多瓦。

2020 年8 月27 日,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8 次部长级会议。

主笔|姜浩峰

人类,终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下的中国外交,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就一定能迎来更绚丽的明天。

“出访1 次,接待来访和出席在华举行的典礼性活动7次,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80 次,以‘云外交’的创新方式出席重要外交活动22 场,习近平主席以领袖担当推动国际合作,彰显在危机关头的定力和魄力。”这是新华社一篇年终特稿《在世界大变局中引领前行的方向——二〇二〇年中国元首外交综述》中所梳理的数据。在不寻常的2020 年,人类又一次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下的中国外交,注定会以特殊的方式被历史铭记。元首外交,旨在“围绕人类将何去何从提出中国方案、中国主张,顺应历史进步潮流,引领正确前进方向”。

回顾2020 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加速了变局之变。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的一些政客,在自身抗疫不力的情况下,疯狂甩锅、诋毁中国。按照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的话说,“2020 年可能是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受到损害最大的一年。强权主义冲击国际稳定,保护主义冲击国际贸易,单边主义冲击国际合作,‘麦卡锡主义’冲击国际正常交往。”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外交仍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各国开展友好合作。展望2021 年,为国家担当,对世界尽责,中国外交绝非坦途,却又是充满希望的……

风月同天

当欧洲多国纷纷租用世界最大飞机安-225 或自行派尽可能大的飞机到中国提取抗疫物资的时候;当中国抗疫专家抵达欧洲诸如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或者伊朗、伊拉克、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时候,这些国家的朋友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帮助。

意大利方面对中国疫情认识的改变,分为几个阶段。当意大利疫情加剧,从四川前往意大利的第一支中国专家组,通过当地媒体,苦口婆心劝告人们宅在家里。3 月20 日,意大利政府公布了比之前更为严格的“管控令”,为了增强对伦巴第地区的封锁,当局还增派了114 名士兵维持秩序。中国专家组成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说,“加大防控措施力度,这就是意大利方面对我们中国专家组提出的防控建议的认可”。

此后,尽管包括意大利在内一些欧洲国家由于放松警惕,疫情有反复,甚至二次疫情至今仍在一些地方肆虐,可来自中国的抗疫经验,得到了一些国家的认可。正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于社交媒体发出的视频中所说道的,“遵守防疫措施不是丧失自由,而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在2020 年12 月9 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时,马克龙称:“法中两国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良好合作,各领域交流合作全面推进。法方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传统,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愿同中方继续努力,深化法中、欧中合作。” 此言可谓意味深长。毕竟,同为西方大国,法国并没有一味追随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甩锅” 策略。在欧洲,无论是马克龙还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意大利总理孔特等等,在对华关系上,都展现出其灵活、合作的一面。2020 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45 周年,是中欧关系的大年。王毅在去年12 月21 日与欧盟及成员国驻华使节集体交流时说,2020 年,中欧关系克服疫情影响,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他还表示:“中欧作为多极化进程中的两支重要力量,应该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多极化进程中,中国也同样看重与日本的关系。毕竟,两国同处东亚文化圈,是跑不了的邻居。在2018 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日、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后,两国关系重又走上正轨。2019 年12 月,安倍到北京参加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时,还曾表示,日方高度重视并期待中国领导人2020 年春天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国事访问在2020 年并没有成为现实。然而,从武汉暴发疫情的时候日本方面之行事来看,其希望进一步改善对华关系的想法是有的。2020 年1 月23 日,在武汉封城的当天,安倍在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上表示,要加强防疫并表示全力支持中国抗击疫情, 加强和中国政府的合作。

此后,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 事务所提供的援华物资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之偈语,传为一时佳话。此后,无论各国援华物资,还是中国疫情管控后支援各国的物资上,总能留下些文化互动、文明互鉴的温情话语。

2020 年9 月,安倍称因健康原因辞去首相职务。此后,菅义伟接班。11 月15 日,全球最大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签署。中、日同在RCEP 框架内。在2020年12 月18 日举行的“2020 上海论坛” 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席吴心伯对此表示:“过去,东亚合作主要靠东盟,小国之间做了不少事情。现在,可以看看中日韩的合作如何加深,推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更称:“2020 年,全球就像是在打一场篮球赛。一方是新冠病毒,另一方是被病毒席卷的各国。而15 个国家签署的RCEP,成为一记‘三分球’,这个三分球意义重大。”在周汉民看来,中、日、韩等国推动的RCEP,将推动新全球化模式的诞生。周汉民还提到了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周汉民认为,这一在特朗普政府退出后,由日本“看门” 的自贸协定与RCEP,犹如两条道路上跑的车——驶向同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新全球化”。

命运共同体

在签署加入RCEP 之后,在2020 年12 月16 日至18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要积极考虑加入CPTPP。可见,中国希望在乘上RCEP 这辆“车” 的同时,也乘上CPTPP 这辆车。在“2020 上海论坛” 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蕴岭发言指出,二战之后,东亚各国先后融入全球化进程。然而,目前看,无论是东亚国家自身发展,还是世界全球化进程,都遇到一些问题。就东亚来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譬如“危险的平衡”问题。“东亚生产,北美消费,这个平衡不稳定。” 张蕴岭说,其他诸如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国家面临的经济发展后带来的污染问题等等,“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实行美国优先单边主义之后,迫使东亚必须做出改变”。

2020年的中美关系,按照王毅的评价,系“出现了螺旋式下滑,跌入建交41 年以来的低点”。原本,在新冠肺炎突如其来,给世界带来全方位冲击的情况下,大国之间更应加强国际合作,然而,特朗普当局在自身抗疫不力、美国疫情急转直下,成为新冠肺炎累计确诊最多国家之际,频频甩锅中国。特朗普甚至罔顾世卫组织定名的“COVID-19”,多次在社交媒体和演讲中使用污名化称谓。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更是满世界诋毁中国,直到从历史的垃圾堆中找到一个旧办法挪作新用途——将矛头盯住中国共产党。这明摆着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 幽灵附体!

“回顾人类历史经历,欧美构建的现代建文明,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这是一种‘争斗型文明’。” 张蕴岭说,“以争夺主导,形成霸权主导型结构,胜者为王。” 如今的特朗普政府,将这种“争斗型文明” 的粗劣之处,展露无遗。其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动辄挥舞“制裁” 大棒;其鼓吹逆全球化思潮,总想以设置贸易壁垒威胁他人,以达成自身目的;其种种退群毁约,致使国际体系越来越碎片化、无力化,也阻碍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努力。

面对美国一些人试图以意识形态来干扰甚至阻断国际交往,企图发动“新冷战”,拉下“新铁幕”,王毅在与美国亚洲协会特别是该会候任会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交流时,提出了关键一点:“中美关系这艘巨轮不仅承载着两国17 亿多人民的福祉,也关乎世界70 多亿人民的利益。现在到了决定这艘巨轮下步航线的关键时候了。”王毅提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给拜登当选总统的贺电:“希望双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各国和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称这是中方对中美关系的主张和期许。王毅还称,中方注意到拜登表示就职后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这一动向,欢迎美方为此采取更多的积极行动。中美可以再次共同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作出贡献。

除了经济关系以外,伊朗核问题也是国际局势中大国之间一个重要的连接点。特朗普上台后迅疾退出了伊核协议。2020 年12 月,在他执政的尾声,在美军无人机刺杀伊朗少将苏莱曼尼一周年到来之际,美军核潜艇竟然罕见地高调驶入波斯湾。12 月21 日,王毅出席伊核问题外长视频会谈时,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伊朗外长扎里夫、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法国外长勒德里昂、德国外长马斯、英国外交大臣拉布等交流时,提出要“推动美方早日重返伊核协议框架”。

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俄关系更有稳定大局的意义。2020 年12月28 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这也是今年两国元首第5 次通电话。这次通话,习近平细细梳理了2020 年中俄两国共同推动的大事,包括两国积极引领国际抗疫合作,顺利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5 周年,在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习近平强调,中俄成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践行多边主义的中流砥柱。2021年对中俄关系发展意义重大。届时双方将共同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 周年。习近平强调,双方要以此为契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双方合作。普京也表示,这是俄中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相信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随着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中俄两国不但能实现各自国家发展振兴,而且一定能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人类,终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下的中国外交,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就一定能迎来更绚丽的明天。

引领抗疫国际合作

深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1. 密集开展元首外交,在全球范围凝聚抗疫共识

出访1 次,接待来访和出席在华举行的典礼性活动7 次 。

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80 次 。

以“云外交” 的创新方式出席重要外交活动22 场 。

2. 急世界之急,以领袖担当推动国际合作

向世卫组织和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提供资金支持。

组织上百场跨国视频专家会议,与各国分享抗疫经验。

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

暂缓23 个发展中国家2020 年5 月1 日至年底到期的相关债务本息偿付,缓债金额13.53 亿美元。

3. 部署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

向150 多个国家和10 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

向34 个国家派出36 支医疗专家组。

发挥最大医疗物资产能国优势, 向各国提供了2000 多亿只口罩、20 亿件防护服、8 亿份检测试剂盒。

4. 深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在携手抗疫中升华人民友谊

不断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为处于动荡变革期的国际形势注入确定性。

推动中国同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经受住新考验,展现出新气象。

共享开放发展机遇

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1.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呈现十足韧性

2.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同世界分享机遇

3. 推动绿色发展,守护蓝色星球

高举多边主义旗帜

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1. 辨明方向,指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场合,以多边主义的中国表达,向世界传递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刻思考。

2. 起而行之,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多边主义

积极推进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

宣布设立第三期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

支持联合国在华设立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设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承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将在2025 年到期后延期5 年……

3. 着眼长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进展

7 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7 年后,在人类前途命运的交汇点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深化。

在国家层面,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起双边命运共同体。

在地区范围,各方已就打造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

在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得到积极呼应……

资料来源:新华网 整理|陈 冰  制图|沈 琳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