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新华社的诞生
第50版: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2021-11-01

新华社的诞生

应琛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创刊。

位于江西瑞金的新华通讯社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

新华社两会报道现场。

记者|应 琛

靠着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一部半电台,红中社第一次播发新闻,报道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

在中国,新华社既是国家新闻通讯社,也是世界性的现代通讯社。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在陕西延安改为现名。

从江西瑞金的四五间土屋、陕西延安的两三排窑洞,到北京的新闻大厦;从建立在一部半电台基础上的“茅屋通讯社”到涵盖各类媒体形态的多语种、多媒体、多终端的全媒体集团,历经八十多年风雨的新华社,曾经穿越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见证了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跨过了激动人心的世纪之交。

炮火硝烟中白手起家

炮火硝烟的环境中,一切都从无到有,白手起家。

1931年反“围剿”炮声中,工农红军的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诞生了。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诞生。也正是在这一天,靠着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一部半电台,红中社第一次播发新闻,报道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也于1931年12月11日应运而生,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

当时,《红色中华》在只有几十万人口的赣闽中央苏区发行,但发行量曾一度高达4万份。每当新报纸到手时,纸面上总有很多显眼的黄斑,有损整体美观。据说,这些黄斑是由于发行人要肩挑手提,翻山越岭,报纸滴下了很多“红中人”的汗斑,甚至血斑。

主持编辑此时《红色中华》的,是曾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瑞金最后一任红中社社长的瞿秋白。他在主持红中社的日子里,每天都坚持写稿、审稿到深夜。红军主力长征后,瞿秋白领导奋战在苏区的红中社成员,在极度险恶的环境中,坚持出版发行《红色中华》报4个月之久,共发行24期,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的一段慷慨悲壮篇章。

1934年10月,红中社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1月中旬,红中社随中共中央机关,从陕西保安迁往陕西延安,为适应此时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中央决定将《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将“红色中华社”改名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

“新华社”的名称,正是从那时起,一直叫到了今天。

“首席记者”毛泽东

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新华社事业迅速发展。

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转战陕北的伟大征程中,随行的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军委作战部,一支是新华社。毛泽东一面指挥打仗,一面指导新华社展开舆论攻势,亲自撰写了大量新闻、时评和社论,被新华社的同志亲切地称为“新华社首席记者”。

1945年到1949年,是国共较量决胜的时期,也是毛泽东一生中为新华社撰写新闻最多的时期。因为最高指挥官的特殊地位,他掌握情况最全、知悉信息最快,加之掌控全盘、博古通今,因此他写起稿件来得心应手、气势磅礴,每每出手,都是旷世绝作。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舆论战史上,毛泽东用4篇新闻稿退敌十万兵的传奇故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1948年10月,国民党军侦察判断,已被我军解放的石家庄和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西柏坡兵力有限。蒋介石立即飞赴北平,与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司令傅作义密谋,欲乘我冀中解放区兵力空虚,偷袭石家庄,袭扰西柏坡。党中央和毛泽东接到中共地下组织报告后分析认为,石家庄只有少量守城部队,我华北野战军主力即便日夜兼程,赶到保定也需4天。敌快速部队最多3天就可以到达石家庄。敌军一旦进击,石家庄处境艰险,西柏坡危若累卵。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毛泽东指示中央机关做好撤离准备,电令华北部队急速增援阻击敌人。与此同时,毛泽东接连发出4篇文章,展开舆论攻势。

10月25日,新华社和新华广播电台播发了毛泽东修改的第一篇消息稿:《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把蒋傅军欲偷袭石家庄的图谋公之于众;27日,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第二篇新闻稿:《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29日,新华广播电台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第三篇新闻稿:《偷袭石家庄敌军行动迟缓》,将敌军的行动告诉人民群众,一是动员解放区军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敌,二是告诉蒋傅,你们的行动我们了如指掌,已做好战斗准备,专等你们自投罗网;31日,新华社又播发述评:《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这4篇稿件将敌妄图偷袭石家庄的真实企图、具体部署讲得清清楚楚,字里行间透出千军万马严阵以待、誓歼来敌的气势和决心。

据新华社老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代所长成一先生回忆,毛泽东写作十分勤奋,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鲜明、生动,一天为新华社写两三篇稿件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毛泽东写完稿件之后,不无得意地问旁边的新华社工作人员:“你们说谁是最好的新华社记者?”大家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自此,“首席记者”“最好的记者”和“级别最高的记者”等称谓在新闻界流传。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逐步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华社在强化国家通讯社职能的同时,加大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力度。1983年经党中央批准,新华社加快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步伐,不断深化采编、营销、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新时期,新华社不断巩固强化自己的职能,发挥好“消息总汇”作用,在海内外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

历史上的这一周

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23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

1950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发表抗美援朝宣言。

1960年11月5日,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