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元宇宙,风口还是虎口?
第22版:封面报道 2021-12-20

元宇宙,风口还是虎口?

吴雪

2020年4月,美国说唱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Travis Scott)在大型网络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中举办虚拟演唱会。

2021年11月22日,湖南张家界武陵源设立全国首个景区元宇宙研究中心,张家界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元宇宙不是“蹭热度” 是认真的,目的是为游客探索出更好的旅游体验。

电影《失控玩家》海报

元宇宙到底是风口还是虎口,人们拒绝认真讨论,他们并不在乎答案是什么,而是直接把它拿来解构、造梗。

记者|吴 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元宇宙。元宇宙彻头彻尾地火了,就像一场“围墙里的狂欢”。微软、谷歌、腾讯、网易、HTC、英伟达、百度、字节等国内外科技大厂纷纷下场入局;热潮汹涌之下,更为魔幻的操作也接连登场:六节元宇宙的培训课卖出120万元、张家界成立了全国首个元宇宙研究中心。

真正让公众感受到元宇宙破圈的案例,是林俊杰在Decentraland购买了三块“土地” 花了大约12.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8.4万元。在这之后,新闻上频频报道元宇宙里的“房价”高过现实房价,国内一个内测的游戏里,甚至还上演了囤房抢房的荒诞景象。

就像科幻电影《失控玩家》的名字一样,随着热钱不断涌入,元宇宙这个概念也正在逐渐失控。创业者跑步入场,投资人宿夜难寐,大厂争相注册商标,普通人开始造梗、狂欢,谁都不愿错过这个难得的新风口。

只不过,元宇宙到底是风口还是虎口,人们拒绝认真讨论,他们并不在乎答案是什么,而是直接把它拿来解构、造梗。

狂热与狂欢

万物皆可元宇宙

自从扎克伯格提出元宇宙战略并将Facebook改名为Meta之后,各类公司都因蹭上元宇宙的热度而股价飞涨。近日,扎克伯格又迎来大动作,宣布公司旗下的虚拟现实应用《地平线世界》正式向美国和加拿大的18岁以上人群开放。

这也让“元宇宙就是我,我就是元宇宙,万物皆可元宇宙”的概念越发真实且笃定。

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元宇宙概念如此火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否理解元宇宙并不重要,毕竟孙宇晨的一个虚拟头像可以卖出千万美元,有元宇宙概念的股票更是一日暴涨20%。事实上,元宇宙火爆最大的推手依然符合现实宇宙中的基本逻辑:金钱的力量。

今年4月,Epic Games 凭借元宇宙概念加持,获得10亿美元的融资,创下“元宇宙” 领域最高融资纪录;8月,VR创业公司Pico发全员信宣布被字节跳动收购,此前字节跳动则斥资1亿元投资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随后多只VR、AR相关概念股一路暴涨。

知名咨询机构IDC预测,2021年全球VR虚拟现实产品同比增长约为46.2%,且未来几年中将保持高速增长。一些离元宇宙概念较远的公司也借助相关概念收割高额融资,比如,虚拟偶像公司万像文化获得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

VR企业NOLO VR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AR美妆公司玩美移动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甚至连家电企业海尔近期也宣布,自己上线了制造行业首个智造元宇宙平台。

互联网大厂们纷纷入局,但都没有宣扬自己的元宇宙宏大叙事,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面对一个概念期的模糊方向,唯一能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直接去造一座宏伟的大桥”。科技作家卫夕认为。

目前,元宇宙硬件软件双重问题尚待解决,鼓吹概念获得关注的企业难逃蹭风口之嫌。

一家名叫金科文化的公司在今年9月改名为“汤姆猫”,9月8日股价突然直线拉升,大涨50%,人们把这个名字跟虚拟IP“会说话的汤姆猫”联想到一起,强行把它归为元宇宙概念股。此举甚至还引发了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利用互动易回复蹭热点、炒概念。

当然,在此之前,有人早已靠着元宇宙的新概念,赚到了第一桶金。记者注意到,网络上元宇宙相关的培训项目备受追捧。

《元宇宙第一课》系统后台截图显示,该培训项目上线后仅十天,付费用户便达到了2673人,累计收入近160万元。课程简介写得简单却有吸引力:“元宇宙时代赢的人将享受几十倍甚至上千倍的财富增长,与谁为伍?如何下注?答案就在《元宇宙第一课》。”

得到APP上面,一门售价29.9元的《前沿·元宇宙6讲》,有4万多人购买,营收超过120万元;科技类KOL卓克科技参考的年度付费课程中,也更新了元宇宙相关课程。而一个叫“元宇宙产业联盟” 的公众号,自称来自全国第一家元宇宙协会,但其归属是北京旗点未来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

有明面上捆绑概念挣钱的,自然也有暗地里诈骗捞钱的。有报道称,当前,市面上推出了一款“打金游戏”。表面上看只是一款游戏,但事实上,内里却是包裹着元宇宙概念的“杀猪盘”。此外,还有人利用“小白” 对元宇宙游戏的不理解,趁机推出付费教程,光靠收会员费就能日入上万。

可能觉得现实世界太无聊了,为了更快到达元宇宙,更奇幻的事情接连发生。

看似和“元宇宙” 不相干的旅游景点,也打起了主意。11月中旬,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仪式在吴家峪门票站举行,两个穿着民族服饰的女孩儿抱着红色绸缎,站在新门牌“元宇宙”字样的两侧,一群人举起手机,对着她们拍短视频。

面对质疑,景区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研究元宇宙是认真的,目的是为游客探索出更好的旅游体验”。紧随张家界的步伐,

大唐不夜城所属的公司宣布筹备“全球首个基于唐朝历史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项目《大唐·开元》”。在不倒翁女孩之后,它终于找到了第二个流量密码。

炒作与赚钱 信徒越来越多

最近几个月,商标局异常忙碌。那些互联网、汽车、服饰企业申请过“阿里元宇宙”“淘宝元宇宙”“钉钉元宇宙”“海澜之家元宇宙”“蔚来元宇宙”。元宇宙相关商标被申请了两千多次,留给后来者的词汇没几个,只能别出心裁。

一家河南的公司退而求其次,申请“原生宇宙” 商标,靠谐音关联上元宇宙。

因为这一切的荒诞,“元宇宙” 这个词汇带上了一丝调侃与讽刺色彩。一位对元宇宙深感疑惑的广告人说自己在看《西游记后传》时被“点化”,剧里的如来说“世间万物皆是虚空”,一条弹幕缓缓飘过:“这就是元宇宙。”

追逐元宇宙,狂热的信徒越来越多。

有人相信元宇宙,相信的不是虚无飘渺的未来,而是伸手可以把握的现在。在小红书搜索“元宇宙”,相关笔记超过了两万篇。一位互联网大厂员工在看过一份元宇宙研究报告后产生了强烈兴趣,转身在小红书上科普什么是“元宇宙营销”,一篇笔记获得了两百多次点赞。

叶先生是一家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他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15年。主业是把八九千元一份的研究报告卖给行业公司,但老本行没做出什么名堂,当元宇宙概念骤然火热,他决定抓住风口,跨进短视频的新赛道重新创业。

叶先生觉得大部分人不懂得元宇宙,只要把这个名词简单化,再把商机做成一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发布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等有流量了,就能知识付费变现。“咱们可以做虚拟偶像,办虚拟演唱会,或者用虚拟主播直播带货,还有虚拟宠物、虚拟地产、虚拟办公,一条商机只卖一块钱,用户赚了,我也赚了。”

一周后,叶先生的抖音账号积累了1万多粉丝,他的电话一度快被打爆了,全都是“元宇宙” 相关的公司。一位“微软的技术人员” 看到他的视频很受启发,想要在日后合作一些技术服务;还有一位“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供应链的终身教授”来洽谈合作事宜。之后也没再有了下文。

有人问叶先生:“研究供应链跟元宇宙是什么关系?” 叶先生给出了三个不同的答案。第一次信誓旦旦地说肯定有关系;第二次又改口称,元宇宙主要在设备端,它可能属于不是特别大的关系;第三次,他的语气有点虚了,“教授会在大学整合一些资源……比如很多经济学教授、金融学教授”,供应链变成了人脉链。

没人会在乎叶先生是否能讲清楚两者的关系,抓住商机才是王道。而在某金融机构操盘手阿成眼里,KOL们赚的都是小钱,更大的机会在“元宇宙链游”。

从今年8、9月开始,“元宇宙链游” 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它们的核心本质是依托区块链技术,把类似比特币挖矿的过程做成游戏。

在一个叫Axie Infinity的游戏里,你可以看到头上长着鹿角的鱼、背后插着刀的羊、浑身泡泡的独角兽。收集、饲养这些幻想生物是玩家的主要任务,通过宠物对战可以赚取游戏代币。玩的人越多,代币的价值越高,对代币价值的信仰撑起了整个产业。

阿成敢赌,不愿错过任何一个风口,他拿着20%的资金入场,在游戏里接连交易,十几天,50万美元变成了300万美元,收益终于有了惊人的增长,毫无逻辑。

还有一些人莫名其妙地挣到了钱。一家叫做Gravity the studio的品牌开始出售元宇宙虚拟服装,一套衣服价值上百美元。虽然没有任何实体产品,但用户购买后上传照片,品牌方可以使用三个以上专业软件让他在照片里穿上衣服。

简单理解,就是P上去。品牌在官方账号里骄傲地称,“我们的品牌是为环保而生,是零浪费的奇幻高级时装”。此外,元宇宙平台“虹宇宙”,要在虚拟世界发行35万套房屋,价格8.8到88元不等,其中一套环海岛屿的房型被炒到了99.99万元,其所属公司天下秀连续两天收获涨停板。

但事实上,虹宇宙处于“测试阶段”,还没有任何一款产品真的被开发出来。人们感慨,要说用空气挣钱,比特币哪里比得上元宇宙?

还没尝到甜头 潮水就要退了

元宇宙来临的前夜里,人人都怕错失机会。但这个前夜有多漫长,谁也不知道。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梁建章说:元宇宙越来越能够仿真、乱真,可以低成本创造各种各样的乐趣,甚至可以代替亲情和爱情,这就会产生问题,带来各种风险;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曾表示,对“元宇宙” 这种流行词汇不感兴趣,更愿意将目前的趋势看作是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

关于“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会带来什么”,目前问题的答案还处在比拼想象力的阶段。许多关于元宇宙的项目,表面上披着元宇宙的皮,实际上跟真正的元宇宙相去甚远。

事实上,“元宇宙” 不是个新概念,它的最初雏形来自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里面构建了一个真人可于其间生活、社交并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共享虚拟世界。元宇宙更容易被大众理解的参照物,是2018年上映的电影《头号玩家》。

投资人张淼忘不了过去的五年。他曾在这五年里见证“VR元年” 之后VR技术不可思议的衰落,也看到了受监管日益严峻的AI风口仍然难以走向商业化,以及被称为“奠定信任基础”的区块链,基本停留在层出不穷的资金盘链游和各式各样的“空气币” 里。

在他看来,元宇宙更像是一个庇护所,因为它足够庞大,可以接纳这几年里资本市场里全部的失意。用名为“元宇宙”的网去打捞,能捞上来VR、AR、区块链、5G、云计算、数字孪生、AI、NFT、脑机接口以及更多的科技概念。人们的焦虑、狂热、懊悔和希望也都蕴含其中。

泡沫堆得越来越高,有些人还没尝到元宇宙的甜头,潮水就开始退却了。就在元宇宙概念火爆,大家对其未来众说纷纭之际,很多人已开始悄悄撤出这个市场。

数据显示,10月以来,在万得元宇宙板块的85只个股中,至少17只,已经发生股东及高管减持的现象,减持总金额超过12亿元。11月20日,A股元宇宙概念板块当日有36.53亿元资金净卖出。

包括汤姆猫在内的元宇宙概念股的股东和高管都有套现离场的迹象。近日,汤姆猫董事长王健两次因违规减持而收到监管警示函,朱志刚及其亲属也在大举减持,2018年6月以来,累计套现已达3.54亿元。深交所要求其说明是否借助元宇宙炒作,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

众多投资者也计划撤离。他们清晰地知道,大部分元宇宙链游的本质是资金盘,行业足够火爆时“它崩盘不会崩得这么快”,但眼下,雪崩随时会发生。

值得关注的是,那些深度参与者,其实也处于迷茫之中。中青宝于9月7日盘后在互动平台回复表示,关于元宇宙,他们还只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触及的概念也相对较浅,对应产品还在持续研发中。

更重要的是,对于元宇宙未来的担忧也正在浮现。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元宇宙鼻祖“雪崩” 本身是一种“超虚拟时空”中的病毒,它不但可以在网络世界传播,也会影响现实世界人的大脑,危害十分巨大。矩阵、绿洲、自由城也并不完全是自由美好的象征,在更多时候它们都扮演着压迫者的角色。

从巨头公司到普通人,似乎都在参与这场盲人摸象的游戏,但至少,现在元宇宙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一位元宇宙概念的投资人如此描述“元宇宙充满了未知,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当元宇宙有一天真的诞生,你会觉得现在的想象全都是幼稚甚至荒诞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