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费孝通:“志在富民”的社会学奠基人
第35版:世界这一周·人物 2022-10-31

费孝通:“志在富民”的社会学奠基人

杨维格

费孝通。

费孝通和他的夫人孟吟(中)、女儿。摄影/新华社记者杨武敏

1982 年,费孝通在江苏吴江县进行社会调查。

费孝通希冀通过一次次的调查,找问题、想办法,为老百姓找出路。

记者|杨维格

三访温州、三访民权、四访贵州、五上瑶山、六访河南、七访山东、八访甘肃、二十七次回访家乡江村,坐不暖席的他永远奔走在路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他的理论座右铭;如何让中国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他研述一生的课题。他就是获得过国际人类学最高学术荣誉奖、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的费孝通。

弃医从文

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在苏州府吴江县一个日渐衰落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费璞安在家道中落后奋力读书,恰逢科考废止,从而成为了第一批由政府举荐赴日留学的人。他的母亲杨纫兰从小接触国学熏陶,也曾在西式学堂接受过教育。杨纫兰极为重视家庭教育,只要是和教育有关的支出一律优先满足。

费孝通6岁入吴江县第一小学,后转入振华女校就读,18岁高中毕业升入东吴大学医预科专业。当时,费孝通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但后来费孝通发现,人们最痛苦的不是来自于身上的疾病,而是来自于社会造成的贫穷。经过一番思考之后,1930年费孝通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吴文藻先生开始学习社会学。毕业后,费孝通在导师吴文藻的引荐之下考入清华大学,师从俄国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先生,正式踏上通往国际人类学前沿地带。

学业进步的同时,费孝通也迎来了甜蜜的爱情。在清华研究院的费孝通结识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王同惠。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使费孝通和王同惠彼此欣赏。1935年在前往广西瑶山调查之前夕,费孝通与王同惠步入了婚姻殿堂。

新婚燕尔,费孝通与王同惠便踏上田野调查的征途。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一个多月的走村串户,获得了大量一手调研资料。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前往另一个村落的山路上,费孝通不小心踩到陷阱,被掉落的石块砸伤了双脚无法行走。王同惠为了救他,独自跑出森林去寻找支援,却失足坠入了崖底山涧中溺水而亡。美满的婚姻甜蜜犹在,转眼却是天人永隔。身心同受重创的费孝通悲痛欲绝。在妻子墓前,费孝通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王同惠的学术遗愿。伤情稍稍好转,费孝通便立即着手整理瑶山调查资料,将研究报告《花篮瑶社会组织》署名“王同惠遗著”出版。

终其一生志在富民

为了疗伤和平复丧妻之痛,费孝通来到他姐姐费达生居住的吴江开弦弓村。费达生早年留学日本学习现代蚕丝科学技术,回国之后从事桑蚕丝绸科学技术的推广。1929年,费达生在开弦弓村引进了先进的缫丝技术,办起了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这是现代企业史上第一个农民自办的市场,是中国较早的乡村工业。养伤的费孝通,在这里开始了一次细致的田野调查。为了方便调查,费孝通给开弦弓村起了个简单的名字——江村。这个简单的名字,后来因费孝通名扬中外。

1936年9月,费孝通带着他的调查材料从上海启程远赴英伦求学。按照导师吴文藻的建议,他将进入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在船上,费孝通将在江村调查的有关资料整理出大纲。这份扎实的调研报告赢得了导师马林诺斯基的赞赏。历时两年,费孝通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的撰写,并于次年在英国伦敦出版。因为这本书的研究打破了当时的人类学只能用于研究野蛮社区的理解,所以马林诺斯基将其称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1938年8月,费孝通学成归国。当时祖国正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费孝通从越南登陆,经西贡辗转来到抗战的大后方昆明,加入其老师吴文藻先生创办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开始了他的知识救国之路。带着从马林诺斯基那里学到的社会学新理论新方法,费孝通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云南大学开创了一套先进的有特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之后被整理辑录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乡土中国》。

1940年,为躲避日机轰炸,由费孝通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不得不迁到呈贡一座破败的魁星阁中。在魁星阁整整6个年头,费孝通和他同事们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术研究,开创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历程中著名的“魁阁时代”。

1949年,费孝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此后历任民盟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1987年后,任民盟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他主持民盟中央工作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密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把为经济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作为民盟的工作思路。

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开始担任中国社会学重建的总设计师。他确立了中国社会学的实证风格,为解决社会问题和国家文化建设出谋划策。迈入古稀之年的费孝通深感知识无穷,而时间有限。最终,费孝通选择用他最擅长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以此来为农民的丰衣足食和建设小康社会建言献策。

在近二十年时间内,费孝通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大江南北、老少边穷之地,他的足迹遍布除西藏与台湾外的全国各地。费孝通希冀通过一次次的调查,找问题、想办法,为老百姓找出路。他能从窗外水塔和烟囱的密度,判断当地工业发展程度,从村民的衣着穿戴和面貌神态估算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在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时,费孝通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出版了《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2005年4月24日,这位立足于中国乡土、寻求富民之路的老人在北京病逝,享年94岁。回顾往昔,费孝通曾用十六个字概括自己一生的学术追求,即“脚踏实地、胸怀全局、志在富民、皓首不移”。可谓恰如其分、实至名归!

历史这一周·人物

1926年10月31日,魔术师哈里·胡迪尼逝世。

1880年11月1日,提出“大陆漂移说”的魏格纳出生。

1950年11月2日,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逝世,享年94岁。

1928年11月3日,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出生。

1972年11月4日,世界足球先生菲戈出生。

1913年11月5日,英国女演员费雯·丽出生。

1901年11月6日,毛泽东夫人、中共第二位女性党员杨开慧出生。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