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书讯 柯鲁克夫妇的中国情缘
第79版:读书 2023-02-13

柯鲁克夫妇的中国情缘

徐枫

《柯鲁克自传》 [英]大卫·柯鲁克著 三联书店2023年2月

于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十里店是一个缩影,她的这十年历史代表了中国革命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撰稿|徐枫

1947年,他们乘坐一条驳船,沿大渡河顺流而下,穿过无人区,进入解放区。踏上华北辽阔的土地,一个新世界就展现在他们面前。

这是两个老外,男的叫大卫·柯鲁克,英国人,女的叫伊莎白·柯鲁克,大卫的妻子,加拿大人,但出生在成都,父亲饶和美(Homer G.Brown)和母亲饶珍芳(Muriel J.Hockey)都是加拿大传教士。

大卫·柯鲁克1935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曾参加西班牙内战国际纵队作战。1940年,伊莎白与大卫在成都邂逅,惺惺相惜的两位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两年后,他们在伦敦结婚。在丈夫的影响下,伊莎白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二战”后,柯鲁克夫妇由英国共产党介绍回到中国,他们对河北武安县十里店村进行调查研究,写成了反映解放区抗日和土改的《十里店:一个村庄的革命》和《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两本书。柯鲁克夫妇在书中说:“我们把十里店及其附近村庄看成一个小溪,那么,整个解放区就是一条大河,这小溪就是大河的一部分。这条大河之水被土地改革所释放,便开始奔腾不息,它流向何处,土地改革就伴随到何处。于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十里店是一个缩影,她的这十年历史代表了中国革命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他们以“解剖麻雀”的精神,在十里店住了6个月,与农民同甘共苦,真实地记录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一位十里店村民曾回忆:“他们深入田间、打谷场、担粪路上,凡是有我们村上人活动的地方他们都要去。有一次跟我一起边走边说一起到地里,还接过我的镢头刨了一会地。”柯鲁克夫妇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外国人,但没有一点架子。从采访、笔记整理、誊写打印、装订分发文件、照相、冲洗到提水、扫地、通信、联络,他们都是亲自操劳。最终,他们完成了这两本人类学的重要著作。这是西方学界少数真实记录土改时期中国社会的历史文献。

1948年夏天,柯鲁克夫妇告别了十里店村,前往石家庄西部一个叫做南海山的村子,那里驻扎着由叶剑英、王炳南直接领导的外事学校。这所外事学校几次移迁,几次更名,终于发展成当今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而柯鲁克夫妇成了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

柯鲁克夫妇为外交部培养了首批口译人才,他们精挑细选各种各样的录音带给学生们进行听力理解和模仿。经过一年多的专门训练,那个班里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英语教育实践也硕果累累,教学之外,他们还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大学英语教程的编写和《汉英词典》的编纂。

这本回忆录是大卫·柯鲁克退休以后在打字机上写出来的,他的回忆像是一部纪录电影,记载了众多令人震撼的历史瞬间,即使是随手记下的小事,也带着他个性鲜明的幽默感和革命乐观主义。

2000年,大卫·柯鲁克患病去世。自1947年重新回到中国,他在中国呆了53年,他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中国。今天的北外东校区,矗立着一座大卫·柯鲁克的铜像,北外的师生不会忘记这个来自英国却在中国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外国老师。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授予大卫·柯鲁克的妻子伊莎白·柯鲁克“友谊勋章”,那一年,她104岁。今年,她108岁了,依然健在,在延续着他们与中国的这份情缘。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