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007的故事还会继续吗?
第40版:世界这一周·突破 2023-10-02

007的故事还会继续吗?

应琛

第一部007电影《007之诺博士》。

打败007的不是编剧灵感的匮乏而是时代的潮流。

记者|应琛

007系列电影风靡全球,自1962年第一部007电影公映以来,至今推出共25部,迭代了6位风采各异的詹姆斯·邦德。

如今,提起007,它不仅指电影本身,更是主人公特工詹姆斯·邦德的代名词,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了众多影迷心中英雄般的存在。

60年的时间不算短,身为史上累计票房第三高的电影系列,007的故事还会继续吗?

日渐失味的内核

长寿的007系列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为观众塑造了经典的特工形象——他高大威猛,西装革履;他喜欢喝“摇匀”的马蒂尼鸡尾酒,戴着名牌腕表,开着跑车;他赤手空拳时候身手已经十分了得,更何况还拥有军情六处总部提供的各种高科技装备;工作之余,他周旋在不同的“邦女郎”之间,处处留情、拈花惹草……在第六代由丹尼尔·克雷格扮演的007之前,前几任邦德的扮演者,都符合上述条件。

剧情方面也同样如此,几十年来,007系列电影遵循着类似的叙事模式,即主角碰到暗算—接到指令—初遇敌人—结识邦女郎—陷入危机—战胜反派—大团圆结局。

不可否认,几十年前这么操作,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彼时还处于冷战时期,全球大小冲突不断,提供了绝好的社会背景,即使反派并非某个具体的国家,但不用挑明观众也能理解其指代的意涵。

以1962年10月5日上映的第一部《007之诺博士》为例,反派设定是中德混血,信仰混合了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俨然是美国两个最大恐惧对象的拟人化身。

该片由特伦斯·杨执导,第一代007由肖恩·康纳利出演。电影根据伊恩·弗莱明笔下同名小说改编,讲述詹姆斯·邦德奉命前往加勒比海调查情报员的死因,并在当地渔民库洛及CIA情报员莱特的协助下破坏神秘岛实验室的故事。

作为第一部007电影,虽然尚未加入后续续集里惯例的片头任务、御用发明家Q等元素,但仍树立起许多代表性标志,例如詹姆斯·邦德走过狙击枪管反击的标志性片头,便是从第一部片就有的。当年,该片的票房高达1600万美元。

后来的系列反派也大差不差,大毒枭、能源危机、核技术走私、有意挑拨两个核武大国开战的疯子……总之每一部都能叩击到观众内心的某个恐惧点上。

随着冷战结束,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电影逐渐脱离了原著加持,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也变得和平稳定。007想要继续下去,就不得不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反派是哪里来的?他们的动机和目的分别是什么?同样地,在邦德本人的塑造上——他的信仰究竟是什么?为何而战?

显然,“9·11事件”发生后,“恐怖分子”就成了个万能框,什么都能往里装。《攻壳机动队》导演押井守就曾针对系列第23部影片《007:大破天幕杀机》写过一篇颇为尖刻的评论:剧情可说是乱七八糟。之所以这种糟糕透顶的剧本能够拍成电影,是因为观众对007系列作品已经有基础认知。如果没有任何基础就这样搞,只会被当成白痴。

纠结中改变

当故事本身弱得不能再弱之时,剧组只好在画面上越发下工夫。

观众可以看到,最近的每一部影片都平均要到访五六个国家和地区,在当地最壮美最华丽的地点取景,以至于影片的每一帧都拥有了幻灯片般的质感。服装、车辆、道具更是以昂贵为宜。

更别提影片中的浮夸道具。“科技过剩”一直是007系列的通病:抽屉明明可以用手拉开,非要设计一个按钮缓缓滑出来;下楼明明可以靠跳伞,靠绳索速降,非得要搞出一个磁悬浮背包……

当然,007本身也有一定改变——从丹尼尔·克雷格的版本开始,007就尽可能去除掉了角色早年间柔和的英国绅士感,无论角色外形、言语动作都更靠近美式的粗鲁风格。动作打斗的设计上也开始变得写实,硬桥硬马、风格凌厉,而非早年间的天花乱坠。

2021年上映的《007:无暇赴死》中,“花花公子”邦德竟然变成了“好男人”。按照过去的逻辑,邦德会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可是这一次,他却从人情人性的角度出发,将“小家”置于“大家”之前。影片最终,为了拯救亲人、拯救世界,邦德牺牲了自己。这个设定,算是在既有框架内对007电影做出的最大颠覆。

可以说,打败007的不是编剧灵感的匮乏而是时代的潮流。《无暇赴死》是丹尼尔·克雷格的谢幕之作。尽管影片最后表示,007只是特工代号,邦德会回来的。但也有很多人认为,007电影该结束了。

无论如何,007作为特工类型片的标杆,是电影史上绕不开的存在。作为史上最赚钱、性价比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IP之一,试图复刻其成功的公司不在少数。

如果007还有下一步,按照《无暇赴死》的故事线,“007”这一代号的衣钵传给了继任者:黑人女演员拉什娜·林奇。这一操作在当时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不过,既然英雄迟暮,我们不防拭目以待。谁知道会不会大力出奇迹,绝处逢生呢?

历史这一周·突破

1883年10月4日,第一列东方快车从法国巴黎出发,开往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

1947年10月4日,人类首次突破音速。查克-耶格尔成为第一位超音速飞行的人。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一号”(Sputnik 1)。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里程碑之一。

1957年10月5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1971年10月3日,李小龙首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

1990年10月3日,分裂45年的两德(联邦德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重新统一,后来这天被定为德国建国日。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