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航母发展新途径
第58版:军事 2024-02-05

航母发展新途径

姜浩峰

上图:“福特” 号航母从中东返回母港途中高速航行。

上图:“福特” 号舰岛和舰载机。

下图:两架停在“卡尔·文森”号上的F-35C战机。

上图:土耳其“阿纳多卢” 号航空母舰。

左图:日本海自“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

航母进化,是否只有核动力、电磁弹射、超级巨舰方向?从目前各国航母计划,以及各国海军功能等方面分析,倒也未必。甚至,各国的航母发展趋向,在某些阶段可能分化!

主笔|姜浩峰

美军“罗斯福” 号、“卡尔·文森” 号、“里根” 号三航母编队齐聚亚太。这是1月22日《环球时报》所披露的消息。在巴以冲突、美军在红海方向打击胡塞武装的背景下,五角大楼如此决策,向亚太地区集结重兵,而所谓的剑指中东,却又有别样的蹊跷——结束为期八个半月的海外部署以后,当地时间1月17日,美军“福特” 号航空母舰缓缓驶入位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码头上迎接巨舰回港的人群中,有高呼“USA”(美国)的,有兴奋招手以示看到舰上家属回归的。“福特” 号从抵近中东的东地中海区域撤回了国内!

有一些评论认为,“福特” 号虽然是美军最新一代核动力航母、11万吨级的福特级航母的首舰,但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其海外执行任务的处子之旅,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因此,真正遇到战事,必然撤离。

当然,也要看到,目前美军航母在中东,在亚太,包括在地球上其他一些海域巡弋,仍为维持美国全球霸权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在美军航母中即将拥有最强战力的“福特” 号更不会例外。其撤出中东,当然有确保自身安全的成分在,然而更大程度上在于美军的既有力量能够在中东达成当下战术目的。“福特” 号熟悉未来战场环境的任务大致完成,且由于美国政府的种种考量而决定返航。

同时也要看到,航母这一海军重器,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已拥有航母的国度,不少正尽量在为更新换代做准备,而全球加入航母俱乐部的国度也越来越多。继“福特”号以后,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号成为世界上第二艘拥有电磁弹射功能的航空母舰;印度继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 号之后,正在其国防采购委员会会议上探讨第二艘国产航母项目如何上马;当地时间1月4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主持国防工业执行委员会会议时,亲承土耳其新航母建造计划即将启动。

还有国家只做不说——据参考消息转引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023年12月27日报道,“日本公布了目前正在进行改装的一艘海上自卫队驱逐舰的新照片,该舰将成为二战结束以来该国最早拥有的几艘航母之一”。其实,《新闻周刊》所谓“驱逐舰”,亦即日本海上自卫队所宣称的“直升机驱逐舰”,无非“出云” 号——事实上,直通甲板的“出云” 舰早已完成过美制F-35B型战机的起降,如今继续强化甲板耐热性,相当于正在蜕变为一艘真正的航母。而“出云” 绝不是可预见的将来日本唯一一艘航母,出云级的二号舰“加贺” 号也将完成一种“超级变变变”。甚至,日本还将有新一代战舰……

航母进化,是否只有核动力、电磁弹射、超级巨舰方向?从目前各国航母计划,以及各国海军功能等方面分析,倒也未必。甚至,各国的航母发展趋向,在某些阶段可能分化!

“福特” 号暴露了什么

“福特” 号为何在2024年新年伊始,被五角大楼撤回母港?从其2023年5月2日从诺福克海军基地出发时,即可见端倪。此次启程前往欧洲,是“福特” 号服役以后第二次作战部署,也是首次全球部署。换言之,“福特”号第一次跨越大洋、出国执行任务。

最初,“福特” 号对外宣称的任务是接替尼米兹级的“乔治·布什”号航母,维持在地中海方向对俄威慑。然而必须看到,这样的所谓威慑,其实并不是实打实的。从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总统拜登的种种表态即可看出,只要冲突不外溢到俄乌两国以外,美军以及北约军队就不会直接下场参战。这种情况下,仍处于“见习期”的“福特”号在俄乌鏖战之际,顶多充当一个“观察员” 的角色。而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福特” 号绝不会抵近战区。其自身,特别是其编队各作战舰艇在距离战区较远距离,有较为充足的防卫能力,来拱卫航母安全。中国兵工学会副秘书长瞿雁冰认为,“福特” 号的首次海外部署选择前往地中海,而不是西太平洋地区,证明了在五角大楼看来,对于美军航母来说,地中海区域相对亚太来说更为安全。毕竟地中海区域绝少“航母杀手”类型的导弹等着他们。“福特”号首次海外部署,选择地中海来练兵,对五角大楼来说是合适之举。

作为11万吨级的超级核动力航母,尽管因关注巴以局势而连续三次延长部署时间,但眼看着巴以冲突并未完结,其就后撤,受到了以色列方面的诟病。在东地中海沿岸诸如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法等地,一些人抱以莫大遗憾。“美国在该地区海军存在的减少,对以色列来说不是一个好兆头。” 环球网转引以色列《国土报》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评论。

在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 行动后,以色列国防军部署进攻巴勒斯坦加沙地区之际,“福特” 号航母从地中海对俄方向区域南下,抵近更加靠近巴勒斯坦地区的海域。当时就令以色列内塔尼亚胡腰杆硬了不少。其感觉,由于美军航母打击群的震慑作用,中东同情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不敢再次武装干涉巴以冲突。其后,随着以色列国防军的行动,特别是进入加沙作战,“福特” 号连续三次延长原有部署计划。然而,在以色列国防军尚未完成其所谓的“作战任务”,巴以新一轮冲突尚未完结的时候,“福特” 号却溜回了母港……57

在“福特” 号服役的最初四年多时间里,其是没有初始作战能力的。这可以类比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号航母。

从核动力航母的特性上看,技术上“福特” 号应该还有能力继续维持在地中海的存在。更何况,因为电磁弹射器的功效提高,“福特”号的舰上人员数量比尼米兹级要少很多,大约维持在2000人左右。也就是说,其所需要的食物等等补给,不如尼米兹级那般庞大。美国海军新闻稿中披露,自2023年5月2日启程后开始,直至2024年1月17日回到诺福克海军基地,美军共向“福特” 号航母运送了8850托盘其他货物或邮件,舰上伙食部门累计提供了310万份各类餐食,其中包含“4.8万打鸡蛋、2.4万加仑牛奶、13.1万个汉堡包、36.7万磅鸡肉和7.9万份巧克力饼干”。换言之,只要有需要,五角大楼完全有能力继续向“福特”号供应各种生活必需品。

那么,“福特” 号为什么要撤离呢?

在军事观察员魏东旭看来,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红海的局势非常紧张,在“福特” 号撤离之前,美军的舰载直升机已经同胡塞武装的小艇爆发了直接冲突,美军在航母的部署方面做减法,可能是希望局势降温;第二种可能,“福特” 号航母可能在部署中出现了技术问题,要到保障设施更为完善的港口进行维护。

在“福特” 号下水之后,确实传出过不少其电磁弹射器等装置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消息。但自其开启军事部署以来,似乎并没有出现大问题,甚至没有出现过诸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号航母那般舰载机坠海的情况。美国海军披露,“福特” 号在首次全球部署的261天当中,有239天处于海上航行状态。部署期间,“福特” 号先后访问和停靠了挪威、希腊等国。 “‘福特’号航母打击群在整个部署过程中总共与17个盟国进行了各类合作、训练或演习,并与‘艾森豪威尔’号进行了双航母联合行动。” 美国海军通报称,“此次部署期间,‘福特’号的舰员总共对舰载机进行了33444次飞行甲板调度、3123次机库调度、2883次飞机升降机调度、16351次加油挂载。” 当然,光从美国海军的通报数据,未必能够得出“福特”号没有技术问题,但美国希望通过撤离一艘超级航母,来传递中东局势应该降温的信号,也是可能的。且该看到,在“福特” 号撤离之前,该航母打击群已经瘦身——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麦克福尔” 号、“托马斯·哈德纳” 号已提前返回了各自的母港。哪怕“福特” 号本身还携带美国海军第12航母打击大队、第8航母舰载机联队和第2驱逐舰中队人员、装备,可总体上看,这一经过瘦身的航母编队,立即投入战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确实到了结束此番军事部署的时候了。

种种迹象表明,在“见习期”,“福特” 号及其打击编队,已经在完成美军“航母外交” 的工作。其在地中海的存在,先期来看,旨在向北约盟友展示美军关注俄乌冲突走向,希望欧洲盟国继续力挺乌克兰,而同时给俄罗斯方面表明美对乌的支持态度;后期,则在哈马斯“阿克萨洪水” 行动之初,展现出力挺盟友以色列的决心,而又威慑阿拉伯国家不许他们擅自展开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而当以色列国防军突入加沙地带屠戮平民以后,特别是胡塞武装展开行动以后,“福特” 号的撤离,其实正说明美国不希望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至于假如胡塞武装有进一步挑衅的话,对五角大楼来说,还有继续留在中东的“艾森豪威尔” 号航母打击群可以应对。目前看,美军至少已经动用了该航母打击群的“佛罗里达”号核潜艇对胡塞武装发射对地攻击导弹,并从“艾森豪威尔” 号上出动F/A18“超级大黄蜂” 舰载机参与行动,就是明证。

而对于“福特” 号来说,其在回到母港之后,首先要面对的是做为期一周的出动率测试,以验证“福特” 级是否兑现了当初将舰载机出动率提高30%的承诺。

电弹与F-35搭配非一蹴而就

“福特” 号凭什么称可以将舰载机出动率提高三成?关键在于电磁弹射系统!

“福特” 号是全球首艘装备了电磁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比起美军既有的十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来,电磁弹射系统在技术上有飞跃。按照一些西方专家的话说,这就相当于“老式蒸汽火车和现代磁悬浮列车的差别”。其实,如果将美军尼米兹级航母的蒸汽弹射器比作“老式蒸汽火车”,则“福特” 号诞生之前,除了使用美国提供的蒸汽弹射器的法国“戴高乐” 号航母以外,全球其他航母大多相当于“马拉车” 阶段——滑跃起飞航母,日均出动六七十架次已是极限,且一些舰载机还无法满载起飞,未免损失一定战力。而从尼米兹级航母的实战表现看,在起飞架次、起飞重量上,是可以轻松超越滑跃起飞航母的。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罗斯福”号航母在51天的作战行动中,共出动4200架次舰载机对伊拉克境内目标实施空袭,投弹2160吨。平均下来,该舰的日均出动量约为82架次,日均投弹量约为42吨,创下当时所有参战航母的最高纪录。而据一些数据披露,以FA-18“超级大黄蜂”而论,尼米兹级航母日均起飞架次的极限值可达200架。

尽管性能出众且十分可靠,但经过近70年的服役时间,美海军发现蒸汽弹射器也存在很多固有缺陷。例如作为蒸汽弹射器工作时,“水刹车”还需要消耗大量宝贵的淡水,为此航母还需要配备专用的海水淡化设备。而突破电磁弹射技术后,“福特”号日均起飞架次可以大增,极限值可提升到日均270架次,又无需“水刹车”。

“福特” 号所装备的电磁弹射,据称故障率比蒸汽弹射要低——当前的蒸汽弹射器的两次重大故障间的平均周期是405周,而电磁弹射器可达到1300周。而大约90人的维护团队,比蒸汽弹射减少四分之一人员。

亦有专家称,其实电磁弹射的原理挺简单的,中学物理课本中就能找到,但真要付诸实施,在技术上有许多难关要突破。事实上,“福特” 号在下水以后,在海试阶段,甚至在服役初期,在电磁弹射技术方面,确实是在一步步闯关——2017年7月22日,“福特”号航母服役,直到2021年12月22日,美国海军才宣布“福特”号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可见,为了真正掌握电磁弹射能力,光服役初期的海试,就做了四年!

也就是说,在“福特” 号服役的最初四年多时间里,其是没有初始作战能力的。这可以类比英国“伊丽莎白女王” 号航母。哪怕“伊丽莎白女王” 号已经完成过一次自英国到亚太的军事部署,可因为没有彻底解决舰载机问题——直至如今,“伊丽莎白女王” 号部分舰载机仍需要美军来帮扶,因此,这艘英军航母至今为止都谈不上具备初始作战能力。而“福特”号抵达地中海后,采用“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完成各种军事行动,某种程度上来说,“福特” 号航母打击群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尼米兹级航母打击群的作战水平。

而福特级的二号舰“肯尼迪”号目前已经上马。美国海军披露,“约翰·肯尼迪” 号目前已经完成建造过程的90%,预计2025年即将部署到所谓“印太” 地区。而“约翰·肯尼迪”号的标配舰载机将是F-35C。

从F/A-18到F-35C,可见,美军航母舰载机将从美制三代机过渡到四代机,即隐身战机。且F-35C比美国供应给盟国比如英国、日本的F-35B舰载机个头更大,载弹量等各方面数据接近美国空军所用F-35A版本。值得一说的是,美军自用的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也已经完成F-35B上舰试验。也就是说,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与F-35B的组合,达成美军“闪电航母”。“闪电航母” 能替代尼米兹级航母完成一些对中低能级目标的威慑、打击。

问题在于,作为福特级航母的首舰,“福特” 号航母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F-35与之匹配。这是何故呢?瞿雁冰认为,这是因为“福特”号当初之上马,大有赶鸭子上架之势。原因在于美军十艘尼米兹级航母都已使用经年,特别是1975年交付美国海军的“尼米兹” 号航母,已经服役近半世纪,就快面临退出现役。如果美国以追求全球霸权而论,则必须要有新的航母以为补充。这种情况下,在没有选中新一代舰载机的情况下,尼米兹级已经停产,“福特” 号已经上马,其服役之际直接选用了F/A-18“超级大黄蜂”作为主力舰载机。而待“约翰·肯尼迪” 号上马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单引擎轻型隐身战机F-35的技术已经成熟。也正因此,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项目经理布莱恩·梅特卡夫上校在2023年11月的一次会议上透露,正在建造中的福特级二号舰“约翰·肯尼迪” 号将成为第一艘搭载F-35C隐身舰载战斗机的福特级航母。当然,未来“福特”号经过改装、检测合格,也可能搭载F-35C战机。毕竟,目前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中,诸如“罗斯福”号、“卡尔文森”号、“林肯”号、“布什”号、“华盛顿”号都已经完成了F-35C的适应改装。这些装备蒸汽弹射器的航母的适应改装难度肯定比电磁弹射器大。作为机械时代的高精密装备,蒸汽弹射器的核心——高压行程活塞的制造精度要求极高,制造成本也很高,维护十分复杂。与此同时,蒸汽弹射器在工作时无法进行回馈力控制,经常会发生由于蒸汽弹射器拖曳力过大而造成舰载机的机体结构受损,减少机体寿命的情况。此外,由于功率控制困难,导致蒸汽弹射器对舰载机的最小和最大弹射重量都有限制——也就是说,在装备蒸汽弹射器的航母上,主力战机型号越少越好。这也是因何长期以来,美军都使用F/A-18作为舰载机。甚至到了如今阶段,还不肯完全换用F-35C,也很难弹射个头较小的舰载无人机。

“迷你” 航母亦有需求

对于“福特” 号和未来的“约翰·肯尼迪” 号等舰来说,完成弹射飞机的工作,将更加大小通吃——因为装有电磁弹射器的缘故,可以发挥电磁弹射器能进行数字化管理和监测的能力,对不同质量的舰载机灵活调节控制电磁弹射力。其实,对于中国的国产航母“福建”号来说,也是如此。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也在瞄准电磁弹射技术。在二战以后,日本自卫队通过发展直升机驱逐舰,渐渐将直通甲板技术运用成熟。近年来,日本悄悄将所谓直升机驱逐舰“出云” 号、“加贺” 号进行改装,主要突破在于加固直通甲板。原因在于未来F-35B上舰后,采取垂直起降之际,发动机尾喷口将呈90度对准甲板喷火。在美国的默许甚至帮助下,日本当然可以提升两艘满载排水量2.7万吨直升机驱逐舰的甲板强度、战力,毕竟,美国自身早已在“闪电航母” 项目上有过改装经验,只需要将部分技术转让给日本即可。但目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只要日本未能有效突破和平宪法,以及美军仍然大量常驻日本,日本自卫队就甭想僭越美军在盟友中的地位。很难想象美军会让日本也拥有十万吨级核动力航母。那么,日本会如何继续偷偷摸摸发展自身新一代航母技术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川崎重工已经开始研发电磁弹射技术。

曾经在二战时与美军进行航母大洋决战的日本,是否又可能成为未来的航母大国?这一点,善良的人们当然要小心。

至于印度的航母发展路径,其实与中国类似——先吃透滑跃起飞航母技术。只不过,其国产航母的起点源于俄罗斯的基辅级航母,其平台比“辽宁” 号要落后一代。加之印度总体的工业水平目前是落后于中国的,其要想达成八万吨甚至十万吨国产航母,以及拥有靠谱的国产舰载机,尚需时日。

其实,各国发展航母,并非都想成为美国那样称霸世界的国家。比如在2023年4月,满载排水量2.7万吨的“阿纳多卢”号航母服役以后,土耳其方面的举措。比如其国产的“旗手” TB3型无人机、“红苹果”隐形无人机和“自由” 轻型战斗机均在“阿纳多卢” 号上起降。这让脱胎于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的“阿纳多卢” 号有了“世上首艘无人机航母”的雅号。

在可预见的将来,土耳其肯定不会追求全球霸权。而其在制造航母的过程中,被美国移出F-35合作伙伴名单。作为北约国家,土耳其又很难从俄罗斯获得合适的舰载机。当然,土耳其方面也有人在鼓吹未来可以向中国购买战机。问题在于这也是一桩难事!而如今无人机上舰,某种程度让土耳其新航母有了合适的用武之地,而不再向当年俄罗斯向法国定制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而最终报废。

美军有尼米兹级,如土耳其这样的中等强国则有轻型航母,适合自己就好。或许,也将演化出航母的各种新的使用路径,而非仅仅大洋决战!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