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
音乐制作人
Music Producer
游走于两岸音乐界
这是我生命另一个阶段重启时,对应常玉的自我检视。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描述如何阅读常玉的签名——常玉在玉字外加了一个框像一枚印章,他为自己以西方的材料形式的作品留下了东方文人的署名。但若直觉地看却近似简体字的“国”。当然这并非常玉最初的意图,同时也作为一个习惯繁体字的人我只能透过他人的视角,看到了签名中另一重意义,也算是一次惊喜的发现。这位曾被遗忘又被重新拾起的华人艺术家,身后所得的盛名,自然也招来作品与生前的各种解读。本来艺术作品就有赖观者去感受他们所能感受的部分,去对应各自的人生,常玉的艺术似乎总能对应到属于同一圈层的人去读和得到答案,那群文艺感很强的华人,无论你生于东方或长于西方终能相通领会。
这次策展“因为常玉”,也算是我人生的又一次重启。原本策展并不在我的计划之中,始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治疗期间,我被迫静下来,与外界隔绝。尽管每月仍写专栏,心中却充满沮丧,因为我意识到,生命的主权并不完全属于自己,有可能忽然就停止,一切都措手不及。某天衣小姐来电,说她同意了“一条”的常玉展的邀约,希望由我来执行策展。我婉转告知她我正在与一场大病搏斗,如果能治疗顺利我就接下这任务,她说你可以的,我等你。就这么一个念想成为我半年痛苦治疗期间的一份寄托:如果身体得以恢复健康,我便从分享我所阅读的常玉开始,重启自己的人生。
在这大半年的养病与阅读的安静时光中,我意识到自己从拒绝承认自己步入中年,已经一步跨越到接受自己已步入老年的阶段,正式进入人生的晚年。而对于所剩的人生,开始有了另一种想象。我不再以高远计划和期待来激励自己。相反,当我意识到所剩的时间是如此珍贵,诚实地面对当下的自己,也是我另一段人生的新开端。这时衣小姐新著的常玉书籍中,他的作品与生平资料更细节的更新,成了我那段时间反复阅读的内容。我尤其注意到,在他一生的创作中,与他的出生、身世和血缘有关的元素,尤其在中晚年更是藏不住地显现于作品之中。而我越来越能感受到有一种共同语言超越时空、超越地域的相通,透过作品的琢磨,像是一种可以自由交流的语言。慢慢我明白,同文化的血缘才是最直接的原因。
这次常玉展,正是在这个认知之下慢慢成形。进入策展阶段后,我开始拜访许多与文化、工艺相关的艺术家。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艺术家老师们都欣赏常玉的艺术创作,似乎也已看清楚文化的血缘与当代艺术的对应关系,常玉早已实践了。我从瓷器、书法、刺绣、大漆等线索出发,交织出展览的内容,与这些当代艺术家的沟通,最终形成了这场展览。这是一场以常玉为核心的展览,也可以说是我生命另一个阶段重启时,对应常玉的自我检视,也是我对自身与这片土地、这个民族的关系,在此时此刻的再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