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6日 星期四
信息 帖学大师——沈尹默
第78版:艺术 2025-11-03

帖学大师——沈尹默

陈晚龄

沈尹默书法作品。

由于他深厚的学养和诗人气质,所以其书法中飘逸出清雅自然的书卷气,也同样是他人难以超越的。

撰稿|陈晚龄

沈尹默在近现代海派书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尤其是在“碑学”大兴,“帖学”式微之际,与白焦、潘伯鹰共同致力于书法研究,重新复起因“碑学”大兴而几近中断延续千年的“帖学”传统,它冲破了清代乾嘉以来碑学对帖学的笼罩桎梏,推动了帖学的复兴与独立,让帖学一脉得以传承与光大,被誉为海派书法的一面大旗,允为一代宗师。他除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上的卓越成就外,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诗人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位置,是新文化运动中白话诗的倡导者之一。

沈尹默5岁即学诗,14岁在家养病时,遍读李、杜、韩、白等唐人诗集,并熟读《红楼梦》,对书中的诗词可谓烂熟。人称沈尹默和郁达夫是五四以来旧体诗写得最好的二位,他不光是旧体诗的功夫了得,即使是新诗,成就也足可与新文化运动的开山人物胡适先生比肩,可谓是五四时期白话新诗的开拓者之一。早在1918年正月的《新青年》上,沈尹默发表了一首《月夜》就非常著名,被誉为中国“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沈尹默31岁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那时的他,在课余已开始临写北碑了。当时,陈独秀的直言曾给他很大的震动,话虽刺耳,然沈并不生气。晚年沈尹默在《我和北大》一文中专门作了回忆:“也许是受了陈独秀当头一棒的刺激,从此我就发愤钻研书法了”。尔后引陈独秀为知己,进北大后还特意向蔡元培校长推荐,请陈来任文科学长。沈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并肩携手,共同宣传新文学运动。

沈尹默一生作书从未懈怠,称他“遍临历代碑帖”大概不算夸张。他于书法的最大成就在正书和行书,尤擅长小字。谢稚柳赞其正书为“数百年中未有出其右者”。功力之深厚、笔法之精到可谓无人可及。如他所临写的《兰亭序》《寒食诗》《蜀素帖》以及褚遂良书法等,无论结构还是点画,或者说形似还是神似,简直无可挑剔。据说上世纪40年代沈尹默在重庆时,对自己临写的《兰亭序》不满意而扔在字纸篓里,不料被于右任发现检出,大为惊叹,即装裱成手卷而珍藏。郭绍虞先生尝撰文评论沈尹默书法曰:“妙在熟中见生,功夫得力于字外,纯从学问而来。”确实,由于他深厚的学养和诗人气质,所以其书法中飘逸出清雅自然的书卷气,也同样是他人难以超越的。

此幅沈尹默的直幅书法,通篇清新雅致,婉转自然,笔法精到,粗为不重,细不为轻,使毫行墨,骨丰肉润,真可谓把“二王”神韵跃然纸上。在章法气度上,也有杨凝式《韭花帖》书法中的疏朗清远,显示出了一种神情上的超脱潇洒,书卷气十足。沈尹默主张“作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前贤法则;二、时代精神;三、个人特性,三者缺一不可”。从这幅作品中去细看,倒是可以印证这三个条件了。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