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双十一“正日子”进行中,消费者买得热火朝天,各大电商的初期战报也很火爆。在“火”的背后,其实更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双十一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期走得更远、更稳。
凌晨,战报频传:1分钟,苏宁家电3C破10亿;天猫只用了1小时03分59秒,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自11月1日零时至11日上午9时,京东累计下单金额突破1658亿元……双十一走到第11个年头,早已不是“光棍节”的“无聊消遣”,甚至不只是中国人的网购节,而是变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全球购物狂欢。消费需求被满足,战报数字被刷新,该肯定,该鼓掌。
但是,双十一远没达到完美的地步。今年部分平台和商家“套路”太深,消费者又做奥数题,又“盖楼”,脑力、体力都用了不少,最后得到的优惠与“付出”不成比例。很多商家趁“火”打劫,仗着关注度高、客来如云,先提价、再给小小的折扣。“双十一后”问题也将接踵而来,冲动消费后大量退单、退货,快递物流的慢和错……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不完美。
11年的发展,消费者不仅从找“便宜货”进阶到买“便宜好货”,随着消费升级,很多消费者不再只对价格敏感,更追求高质量服务,这种服务不仅包括一买一卖,更涵盖买之前的商品推广、定制等,买之后的产品保养、维修、迭代等。从现状来看,双十一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
很多电商大佬在双十一都表达过“现在这一天的销售数字可能是未来每一天的数字”的预测,这是美好愿望,也是发展趋势。但双十一“数字”不可能永远无限增长,消费者既渴望“一年365天每一天都过成双十一”,也期待“量在增长、质也在提升”,让双十一和网购日常变得更放心、更方便、更美好。
本报记者 金志刚
(相关报道见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