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汉中路158号3楼,一间小屋内,多部热线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黄绿色为主色调的室内环境,给窗外阴冷的天气,增加了些许暖意。
而更让人感到温暖的,是这里接听的每一通电话,回复的每一个留言。这里就是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12355负责人透露,虽然家长来电仍占绝大多数,但是90后和00后通过电话和网络平台咨询量正在上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为自己的情绪“问诊”,学会主动求助。昨日,记者来到该中心,和专家志愿者共同倾听来自青少年的烦恼和心声。
“我要参加中考了,但一模考没考好,妈妈说我肯定考不上高中。”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初三男生的声音,妈妈的断言,让他觉得自己被“冤枉”了。
“你能告诉我在班级里大概排名多少,给自己的能力打一个分。”听了男生的诉说,12355心理咨询师刘文侠慢慢进行引导。想了一下,男生给自己打出了7分。他的一模考成绩,排在班级倒数几名,也确实有很大提升空间。刘文侠请他思考,“你觉得,是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容易,还是改变妈妈容易?如果是改变自己容易,为何不从自己做起呢?我相信,你可以从7分,慢慢朝7.5分、8分走。”
刘文侠说,一方面,孩子们渴望从父母那里获得认可,另一方面,也需有人帮助他清晰认识自己,一次电话沟通可能无法帮助他完全解开心结,但可以让迷茫的青少年一点点地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为了让更有效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服务,去年开始,12355“青小聊”与bilibili建立了咨询服务合作机制。
12355心理咨询师王桂环退休前曾在大型企业负责人力资源工作,作为当天“青小聊”专家,她通过键盘为青少年答疑解惑。有女孩告诉她,自己在班级被强势的同学欺负,不知如何是好;也有孩子坦言,自己有了抑郁倾向,开始寻医问诊,又总觉得自己是父母的拖累,心理负担沉重;还有高三毕业生苦恼,自己明明把各科学业时间分配得很好,但是父母总是觉得不按照他们的安排就会出乱子。
据12355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12355中心通话总量为29014个,较2018年增长57.80%,增长态势明显。其中,学习困难和亲子沟通所占比重均有所下降,情感倾诉、成长烦恼和人际交往等问题所占比重均呈上升态势,沉迷网络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当人际交往受挫时、面临压力时、遭遇情绪困扰时,青少年对于心理咨询服务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开始主动求助。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