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星期一
发动老人在家写回忆录 舞动(插画)  以素为美 心中的草兰 老上海房地产业行话——“顶” 借“竹”发挥 遇见书,看见光
第17版:夜光杯 2020-03-16

借“竹”发挥

侯宝良

又到雨后春笋时节,吃了竹笋难免讲起竹子。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常被文人雅士视作不入流俗,和梅、兰、菊并肩被誉为“四君子”。竹子对普通百姓而言,更是无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早前去菜场的人总要提着竹篮子,沿街叫卖的卖菜人就是一根“竹扁担”挑着两只“大竹筐”,筐里装满了东西,若抬重货的肯定两人用“竹杠”。

淘米、洗菜用的是竹篾条编结的“竹箩”,常用泡开水的热水瓶外壳是篾竹条编的“竹壳”,连老虎灶里的代价水筹也是在小竹片上火烙字样的叫“竹筹子”。多数家庭吃饭使用的是“竹筷”,存放筷子的是用毛竹管做的“竹筷筒”;晾晒衣被更离不开“竹竿”;存放碗盏的碗橱也是细竹管搭框架,竹片门框里镶进竹丝编织竹网,制作蛮精巧的。可见当时制作这类竹器的手艺人技艺高超,民间称之为“竹匠师傅”。

小时候,我老房子隔壁就是一家竹器坊。见过竹匠师傅的制作工艺,基本功就是劈竹子后的批竹条,只见他徒手握劈刀嵌进竹子不断往里推进,一条条规格勿同又厚薄均匀的篾条乘风破浪般在他指尖间划出,然后用来做出不同的商品,小的是各种篮、箩用品,大的是竹椅、竹榻、书架和落地碗橱等竹器。这位竹匠师傅相当和气,蛮喜欢我们小孩子,就是一双手十分粗糙,摸在脸上毛拉拉的。和气生财嘛,所以他的生意一直很好。

那时的生活离不开竹制品,暑天阳光直射室内,只要拉下窗户上遮阳的“竹帘子”,屋内顿觉凉爽不少。睡觉用篾席就比草席滑爽,出了汗用清水一揩即干。乘凉最适宜困竹躺椅。

放暑假小朋友想学说快板书,削几块竹板拴上,双手甩打有模有样;想学乐器,买根竹笛学学吹吹价格便宜,吹得好还挺受人欢迎,邻居小宁波的笛子独奏使人听得流连忘返。“小宁波,吹一段《扬鞭催马运粮忙》,”乘凉辰光时常有人会叫他吹上一曲悠扬的笛声。小朋友向他学笛子的人真不少,慢慢地他的笛子独奏后有了笛子合奏。难怪有人感叹:“没想到迭根小竹管吹出来,还有这么好听的声音啊!”否则,怎么会称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是“神笛”呢?

再让人惊讶的是,伴奏国粹京剧的主要乐器“京胡”就是用竹子做的。琴杆用紫竹或斑竹等质地坚实的竹子,毛竹管做琴筒,拉出的音色高亢,和悠扬的二胡琴声有着本质的区别。

没想到吧,普通的竹子从吃到用竟有如此大作用。真让我借“竹”发挥了一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