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他让美国王牌导弹失去准头 “胖子”打败“瘦子”
第20版:军界瞭望 2020-04-06

他让美国王牌导弹失去准头

科利别尔诺夫

美军从西德撤离潘兴-2导弹

对付潘兴-2导弹是苏联国防重大课题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将大量新式导弹瞄向苏联战略目标,尤其部署在联邦德国(西德)的潘兴-2导弹能在数分钟内打到莫斯科。为抵消迫在眉睫的威胁,苏联军队和科技界作出巨大努力,特别是工程兵上将叶夫根尼·科利别尔诺夫居功至伟,他设计出一种“简单粗暴”的办法,将潘兴-2导弹变成“聋子”和“瞎子”。

不要唾手可得的学位

1968年,由5000多辆坦克和50万官兵组成的华约部队集群开进捷克斯洛伐克,这就是“多瑙河行动”。如此庞大的部队在北约眼皮底下展开,却让这个“潜在敌”毫无察觉,这正是科利别尔诺夫的杰作。十年后,他以“多瑙河行动”为题材进行副博士论文答辩,其精彩程度甚至让总参军事学院学术委员会打算直接授予博士学位,可他却拒绝了,表示自己将单独提交一份博士论文。他没有食言,新论文研究的是如何防护敌核武器特别是航路刁钻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打击问题,这个课题至今都具有现实意义。

越战期间,美国首次使用精确制导炸弹,科利别尔诺夫曾听去过越南的同事米哈伊尔·克雷萨诺夫说起炸弹如何钻进飞机机库,“在里面爆炸,将所有东西炸得粉身碎骨,这种厉害的武器离苏联只有咫尺之遥”。当时,伪装手段根本无法对付制导炸弹,因为其制导系统不仅能在可见波段工作,还能分出红外、热源和雷达场里的目标。科利别尔诺夫给下属布置如下任务:“要么消除被保护目标的信息部分,要么干扰制导炸弹传感器的视场,让目标及周围地物的形象变样。”最后,他们终于弄成功了。

继续钻研防护问题

1978年,科利别尔诺夫当上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院长,既要为工程兵培养人才,还要继续研究新式防护手段。1983年,美苏对抗升级,美国开始在西欧集中部署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两年后,光西德部署的潘兴-2就达108枚,该导弹有特殊制导系统,飞行时可扫描地形并与内置地理数据相比对,随时校正飞行轨迹,理论上不到10分钟就能打中莫斯科。在苏共中央的严令下,科利别尔诺夫领衔研究反导“软杀伤系统”,让潘兴-2失去准头。

他不仅改造了经典的“雷达诱饵”——角反射器,使其能产生模拟的目标信号,欺骗导弹导引头,同时他领导的科研小组还研制出泡沫伪装手段,利用类似泡沫聚氨酯塑料这样的泡沫状隔热材料包裹目标,让采用红外和雷达波段制导的武器“失明”,而且泡沫状伪装还不怕卫星侦察。科利别尔诺夫的同事瓦列里·格拉西梅尼亚教授回忆,他们曾尝试用泡沫伪装手段对两个坦克连进行伪装,“坦克迅速开进伪装站,五分钟内用器材处理完毕,然后坦克连驶上开进路线,在三昼夜里,没有任何侦察器材能发现他们”。

机动装备的伪装问题得到解决,但如何解决固定目标伪装难题呢?科利别尔诺夫想出办法——改变大型目标的辐射性能,使导弹雷达导引头获得的数据失真,从而乱打一气。格拉西梅尼亚回忆,科利别尔诺夫领导他们搞出“另一种发明”,即可移动模拟目标,在导弹进行制导时将其吸引到假目标上面,对着远离防护目标的设施开火。

美国人后来如梦初醒:他们的导弹在苏联科学家的巧妙伪装之下效能大减。在此情况下,1987年12月,苏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导条约(2019年才失效),美国有义务销毁潘兴-2导弹。

1988年,科利别尔诺夫退役,但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经他培养的军事工程师桃李满天下。在去世前的几年里,他加班加点地撰写工程兵专著,生怕撒手人寰无法对后人交代,2013年9月5日去世前,他还嘱咐自己的学生务必要完成未竟的事业。 常立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