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孟侯
我有近百张全国各地发行的粮票,严格说来它们是“剩余物资”。在粮食紧缺的年代,供应不足,只能限制,政府给老百姓发放定额供应的粮票。你有钱没用,要买到能够填饱肚皮的食物,必须同时具备两样东西:钞票和粮票。钞票买不到粮票,而在私底下,粮票可以换成钞票。
机关干部每月发30斤粮票,学生35斤,居民28斤,体力劳动和特别工种45斤。陈佩斯当年考八一电影制片厂,他说:“受了那45斤粮票的诱惑,最终‘混进’了文艺队伍”。千万不要小觑粮票,当年它比钞票更金贵,比理想更现实。
我收集全国各地粮票完全不自觉,在那个乱哄哄的年代,学生可以搭上火车到全国各地去跑跑和看看,要出门当然要带上全国粮票,因为全国粮票在全国通用,并且可以长期使用,而上海粮票不能到别的省去用,当年发行还要求当年使用。吃食店收到粮票,把它们贴在一张大纸上,按月上缴粮管所。
问题来了,在其他省使用全国粮票,比如到西安吃了碗泡馍,花掉的全国粮票找回来的却是零零碎碎的陕西粮票。我在西安最多呆三天,接着要到甘肃去看看,于是,找出来的陕西粮票就剩余了,就“收藏”了。
我收藏的粮票,分量最足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张地方粮票(见图):贰拾市斤。我收藏票面最小的是五钱的上海市粮票(1960年)。半两只有半个馒头,于是,半两粮票成为全国的一个笑谈,成为上海人精明的象征物,甚至用它来说明上海人精明不高明。
其实,这是可支配的有限资源的最大化运用,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
其实,苏州也有五钱的粮票(“半市两”),苏州粮食局1965年印制的。浙江省也有一款“临时流动粮票”(二分之一两),也是半两,粮票上写着:凭票购粮,遗失不补,省内通用,禁止买卖(见照片第一排)。
其实,南京还发行了一种更小的粮票:一钱,只有半两粮票的五分之一,难道可以证明南京人比上海人更精明?
我有一枚既不是全国粮票也不是地方粮票的粮票: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发行的“壹天票饭”(见图第二排),票的背后说明:此票只限于有关部队、机关流通使用,不得使用于政府机关及民间,违者……论处。
那年,中央要求学生不要在全国瞎逛了,尽快回到自己学校去,然后下发了火车票。我得到了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但是我想到新疆看看。一个新疆医学院的大学生想到上海看看,我就和他换了票,乘着火车来到乌鲁木齐,不但到自治区政府,还逛到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马桥农场,在那里呆了好几天。马桥农场竟然用油印机印自己的粮票,我有一张半市斤的粮票,至今还保存着(见图),读者可以看到,那是半市斤的“粗粮”,不能买米饭和馒头,只能买窝窝头。无论粗粮细粮,马桥农场一本正经地写明:“内部使用,对外无效”!
……一张张粮票就是一站站记忆,我能清晰地记得那张一市两甘肃粮票是我在兰州火车站买烧饼时找来的。我没有到邮币卡市场去买过粮票,这些粮票全是我找零找来的。工作紧张时,我们分秒必争;饥荒年代时,我们钱两必分。一两半两一钱都是时代产物,就像布票、棉花票、油票、肉票、纸烟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