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黄土城墙 家的港湾 撑起呵护孩子安全的保护伞 有声有色锅巴肉片 书生孝 玉米,是认真长大的 中药剂量应用之补议(中)
第13版:夜光杯 2020-08-22

书生孝

李大伟

物质的提高,医疗的改善,上海人越来越长寿,老年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怎样养老,成为社会议题;怎样娱老,更是下一步的期待。

中国特别讲究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古代有二十四孝,比如卧冰求鲤。为何不能破冰,利用趋光钓鲤,非苦肉计而不能昭示至孝至纯?可能触目惊心更有警示作用!如此,高堂则背负不慈之罪名。“埋儿奉母”更野蛮,更惊悚,更不合情理,老太不见了孙儿,难道不闻不问吗?残忍至极。古人写文章,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久而久之,笔下世界好走极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为了凸显孝,不惜陷高堂于不仁不义。其实读者不傻且细心,我总怀疑古人在“编故事”。

上一代的父母还延续着多养儿子多种树的传统:树粗了给儿盖屋;子多了为父母养老。儿子越多,负担越轻,体现出“父慈子孝”的良性内循环;自从住进公房后,多种树没什么用,那就只能求多子多福了。

到了我们这一代,父母老了,子女自然分工。拿退休金的,出力:负责陪伴父母;做老板的,出钱:请阿姨;“立升”(财力)大的:买进口药、订特需房;如果是上市公司老板:则在医院隔壁买套房,装入公司资产,全国股民出钱供他爹;如果有女儿的:养老质量明显提高,不仅享受亲情护理,还享受贴身护理。

独生子女家庭,怕拖累孩子,老了自动进养老院,相当于进托儿所:不能随便出门。11年前,我们三位大学同学创办银康老年公寓,现在已经成为标杆企业了,尤其在认知障碍照护领域。前些年我就想:从日本进口二手老人车,座椅可以延伸门外,让老人坐稳,移入车内;或者推开后门,放下斜板,轮椅顺着导轨送入车内,车内由保险带锁住,老人腿脚僵硬,不必抬脚蹬车,然后去古镇、重返童年:还童养老;或去苏浙游山玩水:风景养老。相比彩衣娱老,是娱乐,不是愚乐。一家老小包一辆房车,陪着老人家出去兜兜。现在吃顿饭,人均消费二百以上,二千元一桌是中低档配置,一家三代外出兜半天,同样二千元左右,吃饭,游玩,老人更喜欢哪个?空闲部分可以向其他养老机构出租,一定有市场,对老人而言:精神娱老;对鄙人而言:智力养老。

我的朋友葛昆元,曾受文史馆之约撰写《沈寂口述回忆录》。他是“文革”后首届大学生,不擅家务,怎么服侍九十多岁的父亲呢?他运用写过回忆录的特长,给父亲列了个提纲,每周轮到他探视父亲,父亲则根据提纲滔滔不绝地炫耀“想当年……”说着说着,沉浸当年。因为有了提纲,老人回忆不再重复,从此老父亲天天按提纲准备腹稿,翘首以待。葛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老人们自嘲“三等公民(等吃、等困、等死),早晨醒来不知道干什么,无穷时间、无限寂寞,现在每周有个小目标,老父亲永远有盼头,一口气吊着,活个大寿。葛兄不仅将唠叨编排出秩序,而且编辑成册,有可能变成上海市井非遗产品,展现平民视角里的“旧气象”。这是一个创举:老年人老了居然还有听众,想到今后还有读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起,于是很有尊严地唠叨,很有意义地活着,这叫精神养老。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