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中秋节的夜空  漫画 闲谈 激情的黑马 迈开腿 高桥松饼 巴山夜雨
第20版:夜光杯 2020-09-25

巴山夜雨

图一 巴(甲文)图二 夜(甲文)图三 天(甲文)图四 亦(甲文)

徐梦嘉 文/图

“巴山夜雨” 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从小起我就钟情此含蓄隽永、画面感强的成语与诗作,或书写篆刻之或绘成诗意图。在夜雨涨秋池的季节里我解析巴、夜两字。

甲文巴(图一)是活脱脱盘曲着一条张开大嘴的猛蛇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叫巴蛇。《说文》:“巴,虫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巴蛇能吃象,每吃完一头象,要过三年才能将象骨吐出来。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可简省为巴蛇食象或巴蛇吞象。

表示大蛇的“巴”还作地名,地名同样与蛇有关。我在本栏《触目伤怀》一文识定触(觸)之蜀:“其形义当是人瞪眼注视警惕弯扭的蛇。”《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巴国即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今天指巴蜀大地即四川省等区域。那里雨量丰沛,晚八时后到翌日晨八时前的夜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气候潮湿加上丛林遍布的生态环境适合虫蛇繁衍生长,故先人用简约直观惟妙惟肖的蛇构形造出巴蜀两字。赘语:“巴山夜雨”的巴山不是四川大巴山脉,明《蜀中名胜记》记载,重庆北碚的缙云山古称巴山,山中夜雨现象尤为明显。

巴蛇贴在地上蜿蜒爬行,于是“巴”便有了粘贴、贴住、贴近其他事物方面意思,“巴”组出的词语不少有此引申字谊。具象的如:锅巴、盐巴、泥巴等;嘴巴,上下嘴唇贴住。“哑巴”讲不出话,如始终闭着嘴;爬山虎(又作巴山虎)巴(贴)在墙上;手掌为什么叫巴掌,也源于“贴住”对方,即扇他一巴掌。抽象的如:巴结(贴近讨好对方)、巴望(情感上盼望贴近义);前不巴(挨着)村,后不巴店。由于“巴蛇”在蜀,四川方言很多处用了“巴”字:巴到起,意思紧挨着、很粘人;巴倒烫,指吃火锅时夹食物贴着锅沿锅壁上下烫着的动作,重庆还有“巴倒烫餐饮店”。另有用巴字的无“贴”义词:尾巴,取蛇之形像动物尾。

夜(甲文,图二),历来观点,夜字以“月”为形,以“亦”为声,“亦”并不示义,夜在六书中属于形声。个别学者认为夜是大、月组出,而大与天通,夜是月亮挂天空义。

我认为大、天在表示物象大的泛义上可通,“天大地大人大”。但单纯“大”的构形不表示天空。1.甲文天(图三)构形强调“大”的头上有一片天空(用横画或“口”形示意)。2.夜之“大”的左侧又有短斜画。古汉字往往区别于微妙之间。我的观点,夜与月配,是历来认可的“亦”字。夜的“亦”不仅是夜声部,“亦”同样表夜之形义。理由还是我多年来对秦(含秦)以前的“形声字”研究的结论,造字古人断然不会无厘头地将仅作为字音的字根与表示形的字去配就新字。《说文》:“亦,人之臂亦也。从大,像两亦之形。”亦(甲文,图四),指人的腋窝,表达方法系人伸展两臂叉开双腿昂然站立的“大”,在“大”身臂相接处下方,各有一短画指向人的腋处。而夜字是“亦”去掉一个指向腋处短画,代之月(夕或月)。那么先人造亦月组合的“夜”想说明什么呢?我识定是:放眼望去,前面的人伸展两臂站在平地上,远处月亮冉冉升至其腋下,这不高的位置如时间一个刻度,寓示“亦月夜”定格在夜晚刚开始时分。

缙云山自南北朝以来就是四川名胜,吸引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前来探访游览。李商隐曾经小住于此,留下了这首描述“巴山夜雨”时境况和心情的千古绝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