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广告 高科技仿真模拟教你防灾避险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第6版:上海新闻 2021-01-20
遵张良起少将遗愿,夫人刘杜珍将夫妻毕生积蓄150万元捐献给上海交大设奖学金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张良起与刘杜珍毕生积蓄都在这个小牛奶糖盒里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昨天,张良起奖学金捐赠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将我们身后的余财,捐给贫困有志的青年上学之用。”一句嘱托,一份承诺,一场捐赠,播下无限希望。昨天,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1946届校友、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张良起少将的夫人刘杜珍老人,遵先生遗愿,将毕生积蓄150万元捐赠给母校,设立张良起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具备创新科研精神的博士生。

一份遗愿 背后心事

刘杜珍老人位于上海警备区杨浦第一退休干部休养所的家,装修简单,零星几件家具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购置的。88岁的刘杜珍老人起身从卧室拿出一只奶糖铁盒,两位老人一生积蓄和心愿就装在这里头。“他是军人,就穿穿军装,我也很是简单,一切生活自己来,平日用不了什么钱。”不请保姆,衣食住行也一切简单处之,把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积蓄捐给国家用于教育,是张良起生前和刘杜珍说过的愿望。

“其实他在家里话很少。以前他做什么,都是保密的,我不敢问,也不能问。但这件事他同我说,我是同意的。”一辈子一起经历着时代更迭,目睹着祖国迅猛的发展,深知这需要更多的栋梁之才,老伴的心愿,刘杜珍都懂。

捐赠的想法,通过干休所的邻居老同事和政委,辗转传递到上海交大,大家都深受感动。大家曾与刘杜珍老人商量,是否要考虑留一些钱今后看病用。老人却明确说:不希望过度医疗,坚决不浪费国家资源。捐赠协议于是还有一条,除了那150万元,刘杜珍老人还将委托干休所党委领导,在自己去世后,把曾缴纳的购房款65万元待组织退还后,代为捐献给上海交大。

为了尽快完成老人的心愿,上海交大发展基金会经过对接、设计,将这笔钱定为留本基金。目前每年设立奖学金3名,每人一次性奖励3万元,首期将奖励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及航空航天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上海交大发展联络处处长、基金会秘书长程骄杰透露,希望这笔钱成为“种子”,基金会计划再募集爱心校友和社会人士的捐赠加以充实,尽力惠及更多学生。

艰苦求学 一心从教

张良起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南洋模范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据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欧七斤考证介绍,1942年,张良起以专业第三的好成绩考入上海交大,却逢华北沦陷,交大校园被日军、同文书院所占,他和同学们被逼退入法租界的一栋小楼里度过了艰难的大一时光。后来,学校被接管,张良起愤然辍学居家自学,决心追随搬迁到重庆的交通大学。可漫漫西行路耗时6个月,爬山涉水一路波折,时隔近乎一年,他才得以进入位于重庆市郊九龙坡的学校继续学业。“张学长曾回忆说,为当年老师们在那样简陋的物质条件下进行不懈的教学而感动。”欧七斤觉得,或许正是那两年半异常艰苦的学习,激发张良起的报国之志。

抗战胜利后,张良起随交大第一批师生回到上海。据腾叙兖所著《张良起传》所记,在那最后一个学期,张良起迷上无线电,于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攻读这门新兴学科。或许是经历战乱,目睹家国动荡,深感新中国建设急需栋梁之才,毕业后张良起想要回母校任教。当时没有助教空缺,他宁肯暂时去当中学教员,也要等待时机。欧七斤提起,1947年底,张良起终于如愿进入交大电机系。那时抗战胜利,交大电机系实力增强,张良起学术精进,许多实验课程都是他刻苦钻研从零建设。

“雷达医生”“军校校长”

1949年上海解放,为肃清上海领空、筑造安全天网,抽调了部分交大师生组建雷达部队。面对废弃的雷达和损坏的电台,年轻操控员一时束手无策。张良起四处寻觅说明书和线路图,给雷达当起“医生”,也在部队给大家讲雷达原理,手把手教大家操作。次年,张良起被借调到南京海军联合学校二分校任电子学教员培养雷达兵,因教学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回到交大被晋升为讲师。“任教5年,张良起不仅业务精进,那段时光也令他在保家卫国中锤炼报国爱党、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决心。”欧七斤说。

1958年,哈军工筹建,张良起被点名调至导弹工程系,任导弹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兼专科副主任。导弹自动控制系统是导弹的大脑,是当时世界上最尖端的军事技术之一,国内还是“一张白纸”。张良起凭着几张说明书和少量期刊文献,度过许许多多的不眠之夜,将专业从无到有,渐渐丰满壮大起来。张良起多次提到“育人”的责任,坚信“科研本身也是育人”。他领衔从事的磁悬浮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持研制成功两足步行机器人,填补了我国机器人研制技术的空白,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腾叙兖在传记中提到,张良起曾多次在家中和教研室晕倒,家人劝他要注意劳逸结合,他却不以为然,一心扑在专业中,让一批批哈军工毕业生为中国“两弹一星”立下辉煌功勋。

张良起曾说:“对人最重要的是要以诚相待,诚恳、诚挚、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在传记中有这样一段细节——“一次在系里调研,他听到有的学生生活困难,常常只吃馒头和咸菜。他的眼睛湿润了,迅速指示要做好助学金和困难补助的发放工作,不能扔下一个学生。”

老人家客厅里挂着张良起曾书写过的一张条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的一句话,也是张良起的心声。斯人已逝,但张良起在家人、学生、同事的心里永远留下温暖,如今这份温暖带来的力量也将随着老人的心愿传递给年轻的学生。

本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陈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