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夫妇离开白宫,家人前来送别 本版图GJ
19日是特朗普任内最后一个整天。虽然坚决拒绝出席20日的交接仪式,但他当天还是遵循惯例发表了一个告别视频。他在讲话中向继任者拜登罕见地送去“祈祷和最好的祝愿”,却始终不愿提及对方名字。
显然,特朗普仍对大选结果难以释怀。他已经错过了邀请拜登一家到白宫共进晚餐的机会,也没什么意愿与拜登通话。
这就是特朗普,面子与不服输的态度最重要。正如他在告别视频中所说:“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们发起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才刚刚开始。”
沉默 被迫“失声”
相比以前,特朗普显得沉默了许多。
事实上,自美国国会6日遭暴力冲击后,不仅特朗普钟爱的推特账号被永久封禁,他也没有在线下举行过任何公开活动。本周以来,他甚至没有离开白宫一步。
深居白宫,喜怒无常,成了特朗普这段时间的常态,但这并非出自他的本意。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的幕僚们决定限制他在媒体上露面,担心他会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镜头前表达自己对国会暴乱的真实想法。
骄狂的特朗普可能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总统生涯会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据盖洛普18日发布的民调结果,特朗普最后的支持率仅34%,刷新了他任内的最低纪录。而他任内的平均支持率是41%,比此前的最低纪录还要低4个百分点。
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更不忍直视,特朗普的支持率仅为29%。更惨的是,在特朗普发表告别视频后,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涨。考虑到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当天超过40万,这些数字的对比显得别有意味。
最终,被“失声”隐藏的情绪,在告别视频中爆发。虽然特朗普不乏克制地坚决谴责国会暴乱,但他花了大段时间颂扬自己的政绩,包括单方面与多国撕毁贸易协定,频繁退出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建设边境墙,组建“太空军”,甚至有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医学奇迹”,以及“经济繁荣,收入猛增”。
可这些夸赞并没有扭转社交媒体上的舆论,许多网民用欢乐的表情包表达对特朗普离任的感受。
愤怒 众叛亲离
与沉默形成对比的,是特朗普的愤怒。这些愤怒,源于仍在不断延续的“背叛”。
在白宫外蹲守的记者上周在萧瑟的风中拍到特朗普的女儿兼总统顾问伊万卡搬离白宫的画面。一身红色长裙的伊万卡眼含笑意,向镜头竖起大拇指,试图在不断发酵的“马桶门”事件中保持风度。
此前有消息人士称,受国会暴乱事件影响,伊万卡试图同特朗普拉开距离,比如出席拜登的就职典礼。但特朗普坚决反对,愤怒地称伊万卡想和那些试图让他下台的“骗子”接触是一种侮辱,全家人都必须紧密地保持统一战线。他还告诉伊万卡,出席拜登的就职典礼将使她失去成千上万支持者。
女儿毕竟还是自己的,旁人就不一样了。距离20日越近,特朗普越感受到什么叫墙倒众人推,曾经与他欢声笑语、阿谀奉承的人们纷纷不忘踩上两脚。
前国家安全顾问、被特朗普视为亲信的博尔顿在加拿大《环球邮报》刊文,称特朗普“表里不一,注意力分散,对历史无知……让椭圆形办公室领教了前所未有的无能”。
借特朗普低税收和财政赤字大发横财的华尔街财团不仅停止了对特朗普的捐赠,还争先恐后同特朗普集团在商业上切割。
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协会表示将不再在特朗普高尔夫俱乐部举行锦标赛,纽约黄金地段的特朗普大厦面临退租潮,纽约市政府解除与特朗普集团逾1700万美元的合同。
德国《明镜》周刊刊文称,“特朗普品牌已彻底失败”。
倔强 绝不屈服
特朗普拒绝屈服,哪怕离开,也要用最风光的方式。
他19日在白宫与助手们举行了最后的会议,在椭圆形办公室合影留念,还听取了特勤局关于拜登就职典礼的安全简报。当晚他赦免了自己的前首席战略师班农、共和党筹款人布罗伊迪等数十人。
但他最上心的还是他精心计划的告别仪式,希望通过一场庄严肃穆中带有悲伤的仪式,在为自己的任期画上句号的同时,也再次吸引足够多的镜头。
但尴尬的是,特朗普发信邀请共和党友人出席自己的告别仪式,副总统彭斯、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等共和党政要都予以婉拒,因为他们要参加拜登的就职典礼。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前白宫办公厅主任凯利等曾经的亲信,也都表示不会参加。凯利此前还表示,如果他仍是白宫办公厅主任,将支持罢免特朗普。
不过,就算特朗普在拜登入主白宫前“逃离”,也不代表他能躲过可能的审判。
麦康奈尔19日发表重磅宣言,首次公开批评特朗普对国会暴乱负有责任,称参议院最早会于21日,即拜登接权后的第二天开始审理针对特朗普的弹劾,甚至表示自己在考虑投下赞成票。
狂热的支持者们也为特朗普献上“神助攻”。在国会暴乱中声名大噪的“牛头人”钱斯利在被起诉前主动交代,自己完全是为了响应特朗普的要求,才与其他“爱国者”们前往华盛顿。
这最后一晚,特朗普心里应是五味杂陈。不知美国历史将对他作出怎样的评价。
本报记者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