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
教育即生长,是哲学家卢梭和杜威强调的教育理念。生长需要友好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今天先讲讲学校。
学校本应是和平的乐园,现在却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战争就拉开了序幕。有两条战线,一条战线是家长们为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而战,年轻的父母生了一个娃娃,就开始为学区房、好幼儿园、重点学校焦虑和拼搏了。另一条战线是孩子们为分数和升学而战,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愈战愈烈,没有休战的时候。我本来想说,我们必须叫停这种恶性竞争,但我知道做不到,叫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停,不得已求其次,我希望至少能够加以抑制。
童年和少年是身心生长的关键时期,教育的使命是让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灵得到健康的生长。可是,我们的教育把沉重的功课负担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们普遍睡眠不足,眼睛近视,健康不佳。我们的教育也从来不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心灵,是理性和情感的统一体。心灵被缩减为理性,把情感删除了。理性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被删除了,理性被缩减为知识,知识又进一步被缩减为分数。这样一步步缩减的结果,造成了一种片面化的教育,所有学生都被驱赶到独木桥上,竞争怎么会不激烈呢?
我们口头上都会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的学校里也的确开了德育、美育、体育的课程,但是,全面发展不是上几堂课就能够得到的。心灵是一个整体,道德和审美都是心灵感受生活意义的方式,唯有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心灵中才会萌生真实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才会发现世界和人生的美,向往成为善良、高尚的人。恶性竞争的严重后果正是在这里,在漫长的童年和少年期,孩子们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基本上都是盼望快快长大,早日结束痛苦。教育是生活,而我们的教育却使孩子们觉得,他们在整个学生时代没有生活,生活在未来。真的到了未来,走上了社会,由于心灵的贫乏,许多人成了所谓空心人,必定仍然是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唯分数是图的竞争不但阻碍了心灵的全面发展,而且阻碍了个性的发展。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特殊的禀赋和性情,教育应该尊重差异,让每个人的禀赋得到生长,性情得到满足,成为最好的自己。可是,如果从小学开始,人的价值就被分数估定,全优生荣耀,因此而自负,差生遭受歧视,因此而自卑,其实心理都不健康。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分数至上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竞争。事实上,许多后来大有作为的人,当年在学校里都被看作差生,备受压抑。有的孩子有艺术或体育天赋,学习成绩差,为什么不该享有荣耀?有的孩子是数学尖子,语文差,全优有什么必要?我们应该淡化分数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因为自己的长处而受到尊重,得到友好的对待,拥有快乐和自信。孩子本来是最不势利的,如果不是片面的评价体系起支配作用,他们是自然而然会被彼此的长处吸引,友好相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