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为留校学生准备了一些家乡特色菜
临近小年,华东理工大学的食堂里挂起了一排排红灯笼。虽然是寒假,但在华理徐汇校区一食堂1楼,仍有许多学生前来就餐。这些选择寒假留校的学生,有的是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有的是因为追逐梦想在实验室里继续科研,还有的是由于家乡发生疫情无法返乡过年。
今年,华理约600名研究生在校过年,为了让留校学生度过一个有温度、有收获、有意义的寒假,学校推出一系列举措,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工作,让留校学子舒心、暖心、安心。
舒心
食堂吃出“家”的味道
过年,最想念的除了家人,应该就是“家”的味道。华理红烧肉、红烧狮子头、小鸡炖蘑菇、冻豆腐白菜炖肉、剁椒鱼、辣子鸡、白灼虾、粉蒸肉、把子肉……哪一款是你的家乡特色菜?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口味,让他们在校仍能吃到家乡菜,华理根据留校学生的生源地情况,初步拟定了生源地较为集中地区的一些特色家乡菜,并在线上开展“年味家乡菜”征集活动,根据师生投票和留言来制作“家乡味道”的菜肴,以慰藉留校学子的思乡之情。
不仅如此,生日面也华丽升级成了“年味面”。据华理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主任裴文波介绍,华理免费为师生提供生日面的传统由来已久,生日当天,师生可以凭有效证件在食堂领取一碗面。而今年春节期间,华理将特供年味生日面——由本帮爆鱼和煎蛋组成的“年年有鱼”面或由寻甸牛肉和煎蛋组成的“牛气冲天”面。“既加料又加感情,是学校送出的祝福面、温暖面。寒冬腊月里,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生日面,那一刻,暖入心田。”裴文波说。
暖心
宿管化身“体贴妈妈”
一针一线皆是情,爱心编织送温暖。前几天,药学院留校研究生小戴同学收到了宿管阿姨赠送的“暖心礼物”——一顶亲手编织的帽子和一条围巾。小戴感动不已:“系上围巾、戴上帽子,身体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谢谢阿姨,您辛苦了。”
为了缓解留校学生的思乡、思家之情,华理十余位宿管阿姨亲手编织100多件围巾、帽子、手套等保暖物件送给学生,还化身“体贴妈妈”,帮助学生整理内务,送去水果和牛奶。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头,把学生的需求记在心间,在寒冬中给留校学生送上浓浓暖意,让这个“特别”的寒假温暖不孤单。“孩子们在外求学不容易,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小孩一样。”宿管阿姨宓菊娅说。
安心
各项活动精彩纷呈
读书活动、征文活动、座谈会、游园会、大礼包……华东理工大学相关部门和各学院纷纷组织特色暖心活动,让留校学子的这个寒假过得充实而愉快。
放假伊始,华理举办了“开卷有理”读书活动,依托学校“阅百年征程,品百本书香”所推荐书目,号召留校学生深入阅读与交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校“习研会”开展了“守初心展百年风华,再出发颂时代强音”寒假主题征文和文艺作品征集。此外,各学院将在春节前组织留校学生开展新春座谈会、新春游园会等活动,并为留校学生赠送新春大礼包。例如,理学院将在小年举办“有理有我,属理最‘牛’”新年庆祝活动,召集寒假留校研究生一起包饺子、剪纸、写春联、贴福字,视频连线学生、家长和导师,互相拜年等等。
据悉,还有一大波福利已为留校过年的同学配齐:在小年夜、大年夜,留校学生将获赠水饺和年夜餐券;腊月二十三,在华东理工大学劳动育人实践基地,来自校外的客厨将受邀同台献艺,和留校学生一起制作中西式点心,让学生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感受过年的气氛。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