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日本女性在东京小田原站附近举行抗议示威,反对森喜朗的言论 本版图片GJ
日本共同社7日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调查对象认为作为东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的森喜朗“不称职”。
83岁的森喜朗3日在东京奥委会董事会会议上抱怨称,“有女性在场的会议时间太长了。而且女人竞争意识强,一个说完另一个也一定要说”,因此建议限制女性在会上的发言时间。
在发表这段涉嫌歧视女性的不当言论后,他4日召开记者会致歉。然而日本民众并没有感受到“道歉的诚意”,在社交网络上开启了要求森喜朗辞职的呼吁。
“侵蚀”民众信任
4日下午,森喜朗在发布会上表示“为自己的发言道歉”并收回所说的话。他在桌子前深深鞠了一躬,但同时也态度鲜明地表示,自己并没有辞职意向。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森喜朗在道歉发布会上的神情。人们发现,尽管是为了道歉召开发布会,森喜朗却自信满满,甚至还露出微笑。“你认为,违反奥林匹克精神的人继续担任奥组委主席合适吗?”一位记者问。森喜朗的回答是反问:“来吧,你觉得你怎么想?”随后直接表明自己“不想继续再听下去了”。
显然,日本民众对这样的道歉并不买账。4日晚,日本各大社交媒体上批评声音不断发酵。不断有电话打到东京都政府,要求森喜朗辞职。
日本奥委会委员、现年56岁的柔道名将山口香认为这位东京奥组委主席并没有发自内心地道歉,或者说原本就不知道是什么错。《日本经济新闻》评论认为,森喜朗最近针对女性的言论“侵蚀”了人们对东京奥运会的信任。
国内“温差”凸显
尽管不少民众要求森喜朗引咎辞职,日本政府和体育界却反应冷淡,日媒感慨“温差”凸显。事实上,国内外的关注并未在日本政坛掀起多少波澜。用《每日新闻》报道的话说,日本政坛的真实反应是——批评不当言论,但继续支持发表不当言论的森喜朗。
2月4日,日本首相菅义伟明确表示自己“不清楚森喜朗发言的具体内容”。仅隔一天,5日他又回应称森喜朗的言论“与奥运会男女共同参与的重要理念完全相悖”,但仍未进一步回应在野党和民间要求森喜朗辞职的呼声。官房长官加藤胜信则干脆称日本政府不想就此事“做具体评判”。日本奥委会主席山下泰裕认为森喜朗无需辞职。
官方“模糊”态度的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奥运会开幕在即。日媒认为,日本政坛普遍担心,若在体育界影响力深厚的森喜朗卸任,遭遇疫情打击的奥运将更加艰难。
森喜朗并非第一次失言,他也不是个例。众议员加藤宽治曾公然声称女性是生育工具,要求女性议员“必须生3个以上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失言政客的“结局”差不多:道歉,撤回不当言论,然后翻篇。频繁失言,为何能稳居要职?显然,频繁出现的“失言-道歉-翻篇”足以说明“森喜朗们”背后隐藏着日本政坛的某些权力惯性。
如何改变现状?
然而性别歧视言论不断,却不仅仅是日本政坛的问题。
在国际组织有关性别平等的排行榜上,日本作为发达国家长期在百名开外徘徊,且连年下降。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发布的性别平等度排行榜显示,在153个国家中日本排在第121位,在发达国家中垫底。
事实上,日本政府2003年便开始推进一项旨在促进性别平等的“男女共同参与基本计划”。但这一计划至今仍无实质进展。
典型案例之一,便是日本社会所谓“夫妻同姓制度”至今难被撼动。日本是目前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规定夫妻必须同姓的国家。尽管越来越多民众支持婚后保留原来姓氏,但去年末经过激烈讨论之后,日本政府有关促进性别平等的新政策未能加入“允许夫妻使用不同姓氏”的内容。不仅如此,新政策还推迟了日本社会管理层职位女性占比达30%这一目标的实现期限,从最初设定的2020年,改为“本世纪20年代尽早实现”。
“日本社会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是结构性的。”研究日本社会文化问题的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博士后王天然表示,其背后可能有三大原因:
首先是教育问题。时至今日,日本社会对女性的主流期待依然是成为“贤妻良母”,女性的成长路径、教育机会等仍与男性存在差异。与之相反,日本男性大多从小就被教育要干一番事业,谋求职场发展。
其次是赋权问题。“男主外女主内”仍是日本大部分家庭的模式。处理复杂的家务劳动与家庭人际关系、同时忍受外貌焦虑与年龄焦虑,令不少日本女性忙碌,且容易自卑。
最后是经济问题。繁琐的家务劳动使家庭主妇无法从事正式工作,而职场女性往往难以进入核心要职。在日本,女性贫困现象日益严峻,生存状况日渐糟糕。
究其根本,王天然认为,在日本社会中,一些男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变现状,女性则被结构性打压而难以改变现状。对日本来说,高喊男女平等的口号毫无意义,只要现状不被改变,政客的“歧视言论”便不会有任何影响。本报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