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打造“会说俄语的星星” 海上蓝军“谁见谁恨”
第18版:军界瞭望 2021-02-08

海上蓝军“谁见谁恨”

探访人民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

蓝军奔赴战位,准备新的战斗

技术人员架设伞形天线,接收信号

护卫舰射击岗位井然有序

经受蓝军考验的红军护卫舰发射舰舰导弹

◆郭鹏 刘文平

海军是技术性最高,也是最耗时、最费钱的军种,建立现代化海军,除了装备更新,更重要的是不间断的训练来锻炼积聚人才,同时发现装备存在的不足。南海之滨,就有一处神秘的联合训练基地,常年负责模拟蓝军,把部队逼到绝境,激发潜能,练出杀招。用水兵的话说,那是个“谁见谁恨”的地方,也是“由恨转爱”的地方。

无编制的“海上铁拳”

基地副司令员雷祥元大校是个“老蓝军”,友邻部队一听到他的大名,都觉得他出招刁钻,让人头疼,但他笑着说:“搞实兵对抗,不给‘客人’准备几道‘硬菜’是说不过去的。我手下才七八个参谋,二十多个兵,可全海军的飞机、战舰和陆上部队,都有可能成为基地蓝军的一员。我们这块磨刀石虽没有编制,却一定要让演习红军感到难缠。”

雷祥元话没错,训练基地之所以冠名“联合”,就在于全海军的资源都能由其调遣,按需组建强大的蓝军假想敌,“演什么,像什么”。与基地相邻的某支队拥有国产先进驱逐舰,除开战备巡逻和远洋护航,只要基地需要,就会来“客串”蓝军,支队长说:“我们可不是来演‘路人甲’,按照基地要求,支队属舰不光要将国际顶尖的装备性能发挥出来,更要研究和领悟对手的思维,吃透对手战术战法思路,从而在演习中模拟到位,达到对抗效果。”事实上,战区海军潜艇支队、航空兵某旅等都是基地的“蓝军临时工”,他们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清醒认识。

与此同时,得益于战区联合作战体制,基地能引入海军之外的资源建设蓝军。指挥导调大厅里,海军、空军、火箭军联合指挥体系,红蓝“背靠背”自主对抗,联合组网预警感知等场景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基地通过导控评估、环境构设、模拟交战、信息支撑等“四大系统”建设,实现对实兵训练的可视化导演调理、精确化兵力控制和交互式导播显控,满足了导调、指挥、控制、评估等训练需求,为构建“岸海空一体、多维一体”联合作战体系探出新路,最大限度构设实战环境。

无限接近实战

这里的实兵对抗,可不简单是“兵对兵,将对将”,更有院校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与参演蓝军形影随行。海军航空大学教授朱平云为蓝军献计十多年,当过蓝军的官兵说,对抗中看不到朱教授,心里会有点不踏实。基层官兵在技能上有优势,而专家在智能方面有长处,针对体系对抗中暴露的问题,官兵常常“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而专家则有条件对复杂系统问题深入研究,而军事实践升华成理论,就会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大连舰艇学院信息系统系主任姜宁每次参与基地对抗,都会带来最新研究成果,前不久,他把叙利亚战场有关战法融入演习,不仅拓宽参演官兵视野,更增强大家打赢现代海战的信心与底气。一次实兵对抗中,担任蓝军司令的驻上海某基地领导张文诗对专家团队大为点赞,表示专家教授们的研究成果帮了大忙。

如果你认为专家教授是知识单向输出甚至是灌输,那就错了。演习中,他们和官兵时常也有交锋和“冲突”,可算作智慧层面的“红蓝对抗”。朱平云记得,每次在帮助蓝军中,自己也学到很多在书本上看不到的东西,尤其实兵交战环节,作战单元的技战术性能会随着战场环境变化而波动,这与书本上的“理论值”相差甚远。在“头脑风暴”中,也会出现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景,却向参演的各路人马打开无限接近实战的大门。

砥砺战法的“大脑”

现代海战,已进入“信息制胜,数据先导”时代。基地遂行任何演训,都要综合运用舰艇信息采集设备、北斗终端和演习辅助系统等多种手段,精细分析评估联合演习中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精确打击等全过程数据,将雷达、通信等专业模拟器材搬上演兵场,为联合作战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模拟手段。

今天,基地组训正迈向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规划涵盖六大类近百项的训练法规体系,力争实现“训有法规依据、学有教材保障、考有题库想定、评有标准规范”,目前已编印数十项训练法规,初步构建了基地组训法规体系。

模拟和复制一个“假想敌”,当然不是容易的事,但要把实兵对抗练到极致,还需要贴近实战的战场环境。一次实兵对抗的总结讲评会上,担任红方指挥员的某支队领导表示:“到基地演习,让我们找到短板,了解假想敌的优长,尝到信息化条件下先进训练系统的甜头,但还不过瘾,主要是缺少对未来战场的感知!”于是,基地领导要求,必须为前来对抗的部队提供贴近现代战争的战场环境,因为“如果战场感知错了,未来实战要吃败仗”。

“如果受训部队在基地不能感知未来战场,那我们还怎么让部队自信地‘从这里走向战场’!”基地意识到不仅要加强蓝军建设,还要有强健的“绿方”大脑团队。扮演蓝军角色,实际是做好演习的生态工作,为对抗双方提供“明天的战争”样本和生态。基地不断培养设计战场的“小核心”团队,除了请进来,送出去外,还培养了被誉为“海战导调师”的导调评估中心主任刘校然、享誉全海军的“演习导播专家”冯刚高级工程师等一批顶用人才。组训中,他们采取计划导调与临机导调相结合的形式,引导红蓝双方尽可能“遭遇”困难,进而锤炼各级指挥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他们在“摆兵布阵”时,尽可能预想一些在未来战场可能出现的特情(比如第三方大力度介入),逼着对抗双方不断创新战法、研究对策,切实提高实战化能力水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