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俄国防部将北方舰队升格为“第五军区”,强化北极防务,确保俄罗斯在这片“新边疆”拥有“实力话语”。作为保障,俄国防部计划尽快展开卫星飞行试验,检验滞空时间超过50小时、飞行高度近2万米的卫星通信中继和光学侦察功能,支持北极圈内的军事和经济活动。
随着全球变暖,冰层变小的北极更富战略价值,那里有世界30%未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而穿越北极的航线是连接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的最短线路,引起大国的浓厚兴趣。作为北极大国,俄罗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曾在去年平安夜向外国驻俄武官明示:“我们有权制定其管辖下的北极水域航行规则,并监督别国遵守规则的情况。”做到这一点,须有足够可信的军力,目前俄第五军区将司令部设在北莫尔斯克,管辖从西部军区调拨来的地区和部队,并在北极兴建一系列战略导弹部队基地,随着驻军增多,提供可靠的卫星和互联网通信保障就成了当务之急。
从2017年起,俄国防部便加快打造覆盖北极的军用卫星网。第一颗“宇宙-2520”通信卫星于当年8月17日由“质子-M”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升空,2018年又有“宇宙-2526”“宇宙-2533”卫星入轨。不过,这些卫星只有苏联时期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需求,因此俄国防部决定在2022年前再发射不少于6颗“子午线-M”系列卫星,完成“布拉戈维斯特”天基军用通信星座的组建,为俄北极驻军及北方航道打造一把“太空伞”,提供安全高速的信息传输渠道。正式发射任务之前,俄军方要实施缜密的飞行试验,确保卫星入轨后能正常工作。
莫斯科航天倶乐部学术负责人伊万·莫伊谢耶夫指出,北极通信保障是艰巨的技术任务,各国卫星系统的服务区均完整覆盖北纬70度以北的区域,而俄罗斯主张权益的北方航道基本在这一区域,如果俄极地军用卫星网得以完成,就能抢得先机,使俄军获得高速保密数据传输、电话通话和其他通信保障,与此同时,还能大大降低租用公共网络运营商线路的费用。迄今,只有美国铱星系统在北极运行,仅提供语音通信服务,且时常出故障,而美国环球之星公司和英国国际移动卫星公司的服务极限也都在北纬70度线,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网纬度没到达北极。反观俄罗斯,苏联时期曾通过搭建椭圆轨道运行的“闪电”卫星系统进行军事通信,“当年,所有人都觉得北极除了军人和北极熊,不会有别的居民,自然也不会有通信需求,民用卫星运营商对北极不感兴趣。苏联解体后,由于削减军队,用户消失,这个卫星网就被废弃了。”莫伊谢耶夫如是说。
俄海军少将弗谢沃洛德·赫梅罗夫认为,北极战略价值提升,让军用卫星网重现价值,“通信对海军和陆军都很重要。这决定着陆军力量和海军舰艇的使用效率,新型卫星的出现将决定武装力量的战备水平。莫斯科要主导北极事务,天上必须有‘会说俄语的星星’。”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