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志愿军痛歼英军王牌坦克 回忆与思念:志愿军老兵忆峥嵘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1-02-08

志愿军痛歼英军王牌坦克

百人队长坦克抵挡不了志愿军的攻势

抛弃在临津江前线的百人队长坦克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里,英国是出兵第二多的国家。为博得美国欢心,英国把最新式的百人队长坦克都开上前线。然而,英国人本想在朝鲜“显摆”百人队长的威力,可对垒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靠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自信与勇敢让其折戟沉沙。

“地理克星”在等待

英军坦克驾驶员杰克·刘易斯说,朝鲜半岛或许更适合冷兵器交战,因为遍布的峭壁悬崖和泥泞水田,根本不适合机械化部队展开,“说实在的,坦克遇上‘地理克星’了”。

真正使百人队长坦克集体亮相的战役是1951年4月的第五次战役,而“联合国军”方面将其称为“中国军队第一次春季攻势”。战役中,志愿军要突破临津江,重新打开进军汉城(今首尔)的大门。当时,“联合国军”沿临津江设置重兵,其中隶属美国第1军的英军29旅防守临津江西侧,与志愿军63军形成对峙。

29旅由汤姆·布罗迪准将指挥,队伍里都是二战老兵,还配属第8团C连的百人队长坦克,战斗力还可以。奇怪的是,英军没有深挖战壕,设置铁丝网,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坚守很短时间,美军就会来换防。

战斗在4月22日打响,志愿军第一波炮火全砸在美军阵地,英军一开始没有受到冲击,他们看着映红半边天的炮火,内心还有点庆幸。没想到23日凌晨,志愿军强渡临津江成功,29旅防线崩溃,主力格洛斯特团被孤立在渡口附近的高地上。29旅旅长布罗迪哀求美军驰援,自顾不暇的美军“卖个人情”,把属下最无能的菲律宾第10营派过去,他们有美国军援的M24霞飞坦克,和29旅装备百人队长坦克的C连一起开赴前线。

然而,霞飞坦克和百人队长坦克的搭配很不协调,由于后者功率太低,往往菲军坦克突破志愿军路障后,英国坦克却跟不上,战至24日凌晨,负责无线电联络的一辆百人队长坦克出故障,堵在路中央,导致英菲坦克集群陷入混乱,志愿军趁势反攻,英菲军人只好丢下坦克溃逃。当志愿军63军军长傅崇碧涉水渡过临津江时,迎面遇见一队英制坦克(显然是百人队长)正往北开,这都是志愿军缴获的,由于中国士兵不会开,就押着英军俘虏开。

饮恨马良山

经历临津江惨败后,朝鲜战场上的英军进行调整,第8团转隶英联邦第1师,该师由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部队组成。1951年10月3日,该师进攻志愿军保卫的马良山,它紧靠三八线,如“联合国军”占领,则严重威胁着三八线以北朝鲜国土。

10月3日凌晨,英联邦第1师先攻马良山外围的高旺山,由英国皇家苏格兰团为主力,第8团的百人队长坦克提供掩护。志愿军早就布设大量地雷,使得大批坦克因中雷或陷入沼泽而丧失机动能力,而志愿军依托工事采取“阻、打、藏、反”相结合的战法,扼守纵深要点,导致英军伤亡惨重。经过反复争夺,英联邦师靠着兵力和火力优势,勉强夺取高旺山,接着向马良山发动进攻。

10月5日凌晨,担负主攻的英联邦一个步兵营借大雾向目标进发。9时许,该营B连已走完一半路程,然后D连超越B连接近马良山主峰,这时候大雾突然散了,D连完全暴露在志愿军面前,指挥官孤注一掷,命令手下发动冲锋,同时命令停在半山腰的百人队长坦克拼命开炮。中国战史记载:“敌军约一个营向我防守的马良山东南山脊攻击,我军击退敌军数次冲击后,即撤至后续高地。”7日,英军以1个步兵团在60余辆百人队长坦克的支援下,向马良山主峰轮番冲锋,至15时占领。然而,英国皇家苏格兰团1营换防控制马良山不到一个月,便在志愿军凌厉反击下输得一干二净,从此“联合国军”再未染指马良山一寸。

石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