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让我们聊聊女性健康的“天敌”——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对女性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一大类疾病,尤其以乳腺癌和卵巢癌最为突出,前者是女性第一大恶性肿瘤,后者则是女性生殖道肿瘤死亡率首位的癌症。
内分泌治疗助益患者带瘤生存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乳腺癌约42万例,并导致近12万人死亡。在罹患乳腺癌的人群中,约65%为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晚期患者中,此类患者也占有较大比例。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此类患者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的过程应坚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使患者通过抑制或减少相关激素分泌、降低激素水平而达到治疗目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介绍,乳腺癌细胞仍保留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通过药物抑制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或者降低雌激素的水平,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就是内分泌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乳腺癌长期管理中,内分泌治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内分泌治疗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防范复发和转移;用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可控制肿瘤进展和防止进一步转移,尽可能推迟开始使用化疗的时间,治疗目标在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尽管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癌症”,但它已不是人们传统认知中的“绝症”。乳腺癌的死亡率远低于肺癌、肝癌等。究其原因,部分得益于患者进行的日常筛查,让更多患者在乳腺癌早期就能够得到确诊,大幅提高生存率;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医生结合患者自身状况,遵照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展乳腺癌全程管理。晚期患者有望长期带瘤生存,乳腺癌正逐渐成为一种慢性病。
为了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用药的可负担性与可及性,新版医保目录已纳入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托瑞米芬、氟维司群等临床常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相信更多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能够从标准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柏豫 图TP
治疗策略倡导“慢病管理”新模式
临床上用“2个70%”概括卵巢癌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现状:卵巢癌难以早期诊断,70%的患者确诊时通常已为晚期,总体预后一直较差;卵巢癌患者通过一线治疗即使达到疾病缓解,仍有70%的患者会在三年内复发,复发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Ⅲ/Ⅳ期患者5年总生存期仅为30%-40%,多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相对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恶性程度更高,提高卵巢癌的五年生存率,实现得非常艰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狄文教授指出,临床上推行卵巢癌全程管理,即“减瘤手术+含铂化疗+靶向药物维持治疗”新模式。卵巢癌治疗绝非一朝一夕,不能抱有“手到病除”的奢望。即使达不到治愈的目标,但依旧可以通过诸如维持治疗等手段,让病人能够带瘤生存,并且不影响生活质量,这就是目前倡导的“慢病管理”理念。与此同时,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延缓复发或者治疗复发患者,从而使一直止步不前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能够有所突破。
近年来,靶向药物及维持治疗的发展为卵巢癌患者带来了希望。陆续有临床研究证明,抗血管生成药物、PARP抑制剂等用于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无铂间期或无化疗间期,并改善患者治疗效果。SOLO-1研究更新的数据在2020ESMO(欧洲肿瘤医学协会)年会上发布,刷新了卵巢癌的最长无进展生存期纪录,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在新诊断BRCA突变(BRCAm)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中的无进展生存期达到56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了48%,几乎一半的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
国内外的多个指南与共识均推荐卵巢癌维持治疗,并被广泛认可,逐渐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策略。此次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后,PARP抑制剂的药价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大幅下调,将显著降低患者疾病负担,提高药物可及性。
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基因突变是与卵巢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已明确的有BRCA1和BRCA2基因。卵巢癌患者若检测到BRCA1/2基因突变,提示适用PARP抑制剂药物,通过一线维持治疗,可得到更大的生存获益;也提示患者可能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如果是卵巢癌患者的亲属,则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及遗传咨询结果,充分评估携带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做到肿瘤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凌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