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主任 陈靖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为这一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成为上海强化“四大功能”和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平台,将成为上海的重要增长极、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区。
苏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亚平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推动“沪苏同城化”发展的“大跨越”。“大虹桥”无疑是沪苏合作的全新机遇,为苏州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整体开放水平,提供了一个高能级的广阔平台。
浙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 张兵
大虹桥将成为嘉兴建设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主平台”和“突破口”。当前,嘉兴嘉善正与上海青浦、苏州吴江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此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让嘉兴再一次承担了一项国家战略任务。
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 凌云
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以上海虹桥为“头雁”,协同苏浙“两翼”,联动安徽形成展翅高飞的“雁阵”,携手打造长三角强劲增长极。合肥是长三角西翼门户、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迎来了双向开放、双向联动、多元链接的战略机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承载这项国家战略的又一重点区域,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今年全国两会跃升“热词”。从上海的虹桥,到长三角的虹桥,再到世界的虹桥……本报专访来自沪苏浙皖的全国人大代表,听他们畅谈对“大虹桥”建设的期许,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大虹桥”
历经三次“升级”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为这一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从86平方公里到151平方公里,再到7000平方公里,这个春天,‘大虹桥’春风拂面,春色满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主任陈靖说。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建设总体方案,“大虹桥”规划“一核两带”、通江达海的发展格局。陈靖代表回忆,作为其中的“核”,虹桥商务区从无到有,经历过三次“升级”:1.0版是综合交通枢纽催生的新兴现代化商务区,2.0版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平台赋能的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高地,3.0版是成为国际开放枢纽中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
“在中央的关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规划建设和功能打造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陈靖代表介绍,“大交通”枢纽功能全面提升,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年旅客4.2亿人次,且越来越多的旅客变为顾客;“大会展”品牌形象日益凸显,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累计意向成交额达2016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参展商变为投资商,“虹桥品汇”常年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种商品;“大商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目前已吸引7万多家企业和机构入驻,2020年新注册企业数较前一年增加约50%,今年1月上海市外资项目集中签约,虹桥商务区8个项目共45.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达38%。
“近年来,虹桥商务区服务长三角的功能不断增强。”陈靖代表说,一批功能性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如虹桥海外贸易中心联系全球超过150多家贸易及投资机构,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引进24家国内外各类知名医疗机构,商务区有英美日韩等十余所国际学校。
在陈靖代表看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成为上海强化“四大功能”和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平台,将成为上海的重要增长极、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区。“恳请国家赋予‘大虹桥’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着力在三省一市层面和本市六个区层面高效推动政策措施落实,推进省市之间各具特色的梯次协同发展,携手共筑‘彩虹桥’。”
“大跨越”
合作“大有可为”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推动‘沪苏同城化’发展的‘大跨越’。”10天前,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刚去过上海,对接苏州与铁路上海局的合作。“‘大虹桥’无疑是沪苏合作的全新机遇,为苏州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整体开放水平,提供了一个高能级的广阔平台。”
“苏州和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合作基础深厚,近年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大力推动‘沪苏同城化’,主动对接上海,融入上海。”李亚平代表强调,特别是被纳入“大虹桥”南向拓展带的相城、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太仓毗邻虹桥商务区,处于对接上海的区位核心。早在2018年4月,苏州就与虹桥商务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虹桥-昆山-相城”合作机制还被纳入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连续三届进博会上,苏州交易分团采购商注册数量、成交额、专业观众人数等均位居江苏省第一。上海虹桥苏州(相城)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已成为沪苏两地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联动发展的重要平台。
“大虹桥”目标是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李亚平代表直言苏州“大有可为”:围绕“大交通”功能,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沪苏湖、通苏嘉甬等高铁干线,推动苏州高铁北站扩容提升,与虹桥协同打造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围绕“大会展”功能,优化资源要素衔接配套,建设虹桥-相城苏沪合作商务会展区,对接虹桥先进政策完善人才、资金等要素高效流通机制;围绕“大商务”功能,激发产业协同发展势能,对接虹桥航运、贸易、金融等领域,持续强化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配套。
“相信依托‘大虹桥’强大驱动合力,将促进长三角协同开放、协同改革、协同创新,形成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高地。”李亚平代表期待,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及资源禀赋,积极构建苏州接轨上海新局面,更好服务上海“五大中心”建设,同时也借助与上海深化合作的“东风”,让苏州成为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
“桥头堡”
形成“双轮驱动”
“大虹桥将成为嘉兴建设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主平台’和‘突破口’。”提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连说三个“重要”: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当前,嘉兴嘉善正与上海青浦、苏州吴江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此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让嘉兴再一次承担了一项国家战略任务。”
在“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中,“南向拓展带”将上海虹桥、闵行、松江、金山与嘉兴平湖、南湖、海盐、海宁连点成线,重点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国际商务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
张兵代表记忆犹新,早在2018年嘉兴市就与上海虹桥国际商务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共同推动国际贸易、会商文旅、人才服务、创业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特别是嘉兴深度参与三届进博会,持续承接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在首届进博会上,嘉兴‘近水楼台先得月’,签下总投资128亿元的中意直升机项目,而且仅用4个多月就开工。去年11月,虹桥品汇浙江中心落户嘉兴,‘永不落幕的进博会’让嘉兴及周边消费者能够‘在家门口买全球’。在虹桥商务区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中心,也有一个嘉兴的‘城市会客厅’,通过上海这个窗口让世界了解嘉兴。”
“如今,嘉兴承担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两大国家战略重大任务,形成‘开放’和‘一体化’的‘双轮驱动’。”张兵代表介绍,“开放”层面,嘉兴将全方位扩大国际合作,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加快推动浙江自贸区嘉兴联动创新区建设,对标上海和苏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体化”层面,将推动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在南向拓展带复制推广,还将推进嘉兴高铁枢纽深度融入虹桥国家级高铁枢纽,通苏嘉甬、沪乍杭、沪嘉城际、金山至平湖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嘉兴将以此为契机,发挥叠加优势和乘数效应,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飞雁阵”
对接融入“登高”
“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以上海虹桥为‘头雁’,协同苏浙‘两翼’,联动安徽形成展翅高飞的‘雁阵’,携手打造长三角强劲增长极。”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用“雁阵”来形容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她看来,这种团队长途迁徙效率最高的飞行方式,也是长三角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实现一体化的布局形态。
凌云代表对此期待满满:“两翼”张开犹如“弯弓”,拥抱辐射范围广,叠加效应、溢出效应更大;居于中轴的长江经济带犹如“巨龙”,处于核心的上海犹如“龙头”,带动长三角昂首挺立、蓄势腾飞。“合肥是长三角西翼门户、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迎来了双向开放、双向联动、多元链接的战略机遇。”
事实上,合肥已正式纳入“大虹桥”蓝图。根据建设总体方案,支持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为长三角企业提供便利金融服务;规划研究合马连接江苏南沿江城际等铁路,加快打造虹桥商务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两小时轨道交通圈……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横跨长三角‘经济黄金轴线’,已成为全球货物流、商务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点和中转站,并迈向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的战略通道。”凌云代表介绍,依托“大虹桥”,合肥将通过助力科技创新、投资贸易金融便利化,服务长三角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将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加强与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联动,更好服务高能级贸易往来;将推动“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长三角战略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将发挥安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推进水陆多式联运,打造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创新是合肥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自信的发展底气。”凌云代表直言,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经济实力、消费能力强,发展质量、开放程度、配置效率高,“大虹桥”建设要打好协同战、整体战,合肥要争当科技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我们将积极主动作为,在全面对接融入中‘借势登高’,倾心助力长三角一体化。” 首席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