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打压中国棉花  美国思维陷入误区
第19版:新民环球 2021-04-08
霸凌行径暴露背后商业算计 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打压中国棉花 美国思维陷入误区

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农民用机械犁地 新华社 发

采棉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一处棉田进行采收作业

本报记者 吴健 特约撰稿人 辛星

今年3月以来,原本藉藉无名的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因被曝抵制中国新疆棉花而被世人所知,很快就有媒体披露,BCI实际同美国棉商及品牌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该组织罔顾事实,对新疆棉花“喊打喊杀”,隐约暴露出背后美国商业利益的考虑。这正应了一句西方谚语:“美国的任何事情都遵循商业逻辑。”

“黑手”隐约可见

BCI自诩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可持续发展非营利组织,目标是在全球推广更好的棉花种植标准及行动,为棉花产业树立“行业标杆”。根据组织章程,会员如果希望使用BCI标志,就必须使用达到该组织标准的棉花。但当BCI向中国新疆棉花“开火”后,人们反向深挖BCI的“身世”,却发现它所谓“自立”“独立”“中立”的标准都是谎言。

瑞士《新苏黎世报》揭露,BCI本质上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养子”。成立之初的BCI饱受资金问题困扰,正是美国国际开发署伸出援手。国际开发署是直接服务美国外交政策的联邦政府机构,宣称“通过伙伴关系和投资等手段”致力于完成拯救生命、削减贫困等使命,却频繁干涉受助国内政,尽显霸权本色。

值得注意的是,现任BCI理事会主席马克·莱克维兹也是美国一家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此人高度重视美国公司利益,对华态度强硬,经常对理事会内的中国会员进行排挤和打压,明显违反了BCI宣称的客观中立的立场。

上述背景注定了BCI在处理棉花种植和交易问题上自然而然地“选边站队”,凡对美国棉花利益产生威胁的,均被列为打压对象。这就可以解释这家号称中立的非政府组织为什么热衷于配合美国政府对中国新疆棉花“往死里整”。

2020年9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团队疯狂炒作涉疆议题,反复污蔑抹黑中国新疆存在所谓“强制劳动”现象,扬言要发布“新疆棉花禁令”,禁止进口使用新疆地区棉花制成的商品。BCI随即响应,以同样原因宣称中国新疆棉花生产与种植不符合该组织的标准,最终于2021年3月暂停在中国新疆自治区发放“良好棉花”认证。这家本应行使独立调查权的民间组织,竟在调查报告中援引美国多个反华组织的大量不实信息,严重损害了新疆地区棉农的利益以及棉花产业的发展,也让BCI彻底沦为掌握在美国政府手里的反华工具。

畏惧“白色银河”

为了保证自己的全球棉花霸主地位,美国某些人把歪脑筋动到诋毁中国棉花上,目的是提高美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于是,中国棉花的主产区新疆不可避免地遭受“无妄之灾”。

数据显示,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产棉区,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占国内棉花产量的80%以上。国际上很多知名服装品牌都是新疆棉花的采购商。在竞争中,美国棉花生产商近年来丢失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援引一名美国中部州棉花经销商的话说,“新疆棉花是横亘在我们对华出口上的‘白色银河’。”

阿塞拜疆农业专家尼扎米·加拉耶夫说,美国“碰瓷”其他棉花生产大国是有前科的。比如,美国与巴西之间持续长达12年的棉花补贴争端、2009年指使BCI以“强迫当地人成为棉花奴隶”为名对阿塞拜疆棉花生产的抵制、2010年以同样借口对号称“白金”的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长绒棉及其制品发动制裁、2018年对土库曼斯坦棉花及棉纺织产品的污蔑等。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国人还曾污蔑泰国人训练猴子采摘水果,并以此为借口打压泰国农产品。

很显然,美国上述动作背后的逻辑,无非是要控制更多的棉花产地,进而延伸至对产地所在国棉花产业和纺织业的打压。加拉耶夫表示:“借棉生事正是他们的险恶用心所在。阿塞拜疆经济就因为他们的棉花禁令而遭受重大损失,至今也未恢复元气。”

显然,美国人通过BCI对中国新疆棉花发出的禁令也有这样的考虑。俄罗斯电视台在报道中表示,随着中国棉花产量的稳步提升以及纺织产业的不断壮大,一些见不得中国崛起的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如坐针毡,“针对新疆棉花的禁令只是所有打压手段的一部分而已。”

绝非“你死我活”

“从经济角度说,中国棉花不应该变成美国担心与打压的对象,”《印度斯坦时报》援引德里大学经济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哈米德·安萨里的话报道称。

长期关注中国西北地区棉花生产的安萨里认为,中国棉花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不是美国棉花的敌人,因为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棉花生产国,但因为国内服装行业对棉花的需求量十分庞大,中国同时也是棉花主要进口国之一。中国棉花很少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和美国棉花在多数时候是“井水不犯河水”。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指使BCI对新疆棉花进行无端污蔑,是一起“蓄意的政治经济双重谋杀”。俄罗斯电视台评论称,“新疆棉花风波”实际上是美国试图主导行业规则,挤压中国棉花企业的生存空间,为美国赚取超额利润。“这和美国无端打压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一样,是赤裸裸的霸凌行径。”

但美国指使BCI打压新疆棉花,结果只能跟之前打压华为一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华尔街日报》承认,美国对新疆棉花发出的相关禁令,已对依赖中国制造服装和其他产品的美国公司造成重大影响,他们的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

中国学者也认为一些欧美国家要禁用新疆棉花,势必会使自身的采购成本上升,受伤害的还是欧美品牌自身。《华尔街日报》认为,美国的制裁势必引发中方反弹,美国棉花生产和出品将受到严重影响。比如中国自2018年夏天开始对美国农产品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美国对华棉花出口应声下滑,不仅棉花价格下跌近30%,美国国内棉花存量也达到了十年最高水平。

反观中国方面,棉花禁令并不会对棉花生产及其他相关行业造成冲击。因为中国国内对棉花的巨大需求,棉花出口基本不存在。安萨里认为,所谓的BCI认证对新疆棉花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罢了,没有认证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中国纺织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在新冠疫情期间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华尔街日报》认为在中国棉花问题上,美国应该秉持“合则两利”的态度。该报援引美国棉农的看法称,“如果双方达不成协议,很多人会活不下去”。

阿塞拜疆农业专家加拉耶夫提到1997年底美国棉花公司在中国上海设立办事处时的情景,称那是美中两国在棉花市场上合作的“蜜月期”,美国的牛仔时装当时风靡中国,中国的高级棉花在美国市场也颇受欢迎,“这才是经济往来应该有的样子”。

相关链接

棉花种植产业 中美此消彼长

作为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和第二大棉花生产国,中国2020年至2021年棉花产量约595万吨,需求量高达约780万吨。两者之间存在约185万吨的缺口。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帮助本国棉花种植产业欣欣向荣。

与之相比,美国棉花生产却陷入每况愈下的境地。20世纪80年代,中国棉花产量在国内纺织业的刺激下迅速激增,很快将美国甩到身后。美国《选择》杂志报道,从2013年到2015年,美国棉花出口连续三年下降。美国棉花交易网披露的数字显示,美国2020年至2021年度棉花净销售量呈现大幅下滑趋势,比上一年度低了62%。

与此同时,美国“良好棉花”的产量也大大落后于中国。据BCI发布的数据,2019年至2020年度,美国所谓“良好棉花”产量虽然比上一年度有所增加,但也只有30.9万吨,只占全美棉花产量的7.7%。而同一时期中国的“良好棉花”产量为89.6万吨,占全球“良好棉花”产量的15%。

另外,美国棉花产品还存在严重的不合格现象。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曾发布数据显示,进口美国棉花长期存在严重的缺斤少两问题。2004年上半年湖北省纺织企业从美国进口的棉花,不合格率接近100%,最惊人的是在美棉里发现长约18厘米的铁条。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上一年度进口美国棉花重量短少问题严重,有高达93.8%的到货批次存在缺斤少两问题。

同等价钱下,质量更好的商品更受欢迎,这是商品交易中自发形成的规律,同样适用于棉花贸易。在国际市场上,质量略显不足的美国棉花当然会受到冲击。《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棉花出口大跌。报道援引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正常情况下应该已经卖掉当年收获量一半的很多美国棉花种植商还没有达成任何有实质意义的交易,因为棉花价格一直徘徊在每磅不到60美分的区间,低于生产成本。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