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湖畔的图书馆新绿扑面来 虹口首推面向“海归”人才驿站+补贴6个月政策 看病刷二维码  付“数字人民币”
第5版:上海新闻 2021-04-09
上海交大包玉刚图书馆修缮后开放

湖畔的图书馆新绿扑面来

图书馆里特意设置了湖景景观长桌位,让学生学习之余还能欣赏美景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1929年我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迈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包玉刚图书馆,钱学森先生忆起大学生活曾说过的这句话,立刻映入眼帘。

历经修缮,这座思源湖畔的图书馆以全新面貌重新开放,迎接师生。

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东边的新图书馆以理工类图书为主,西侧的包玉刚图书馆以人文社科为主。学生们说,两座图书馆气场完全不同,“一走进包图就想看书。”是因为湖畔绿荫环绕增添了灵气,还是人文社科馆藏厚重的底蕴默默影响?“我觉得是走进来的人状态不一样!”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舒天楚已经在上海交大度过了6个春秋,“大家习惯捧着电脑去新图‘干活’,却可以在包图找到一堆想看的书,随便找个角落哪怕席地而坐,也能看上大半天。”

舒天楚发现,新开馆的包图更舒服了。从一楼到六楼,越来越安静——一楼为展览和开放研讨空间;二楼设有能躺下、有心理学书籍和减压玩具环绕的“舒缓区”;三楼的新技术体验区里,馆藏的黑胶唱片正在唱机里旋转,悠扬的乐声萦绕,而另一侧有学生陆续拾起游戏手柄、戴上VR目镜,最新的新媒体“玩具”开放体验;四楼靠窗的区域有一张“最长书桌”,充足的“湖景位”零星坐着学生;五楼和六楼是相对封闭的研讨空间,还有适合独处静思的“寂静区”。

在“看不见”的图书馆,一张“学术资源地图”为师生提供学科资源、核心资源导航和期刊投稿推荐服务,信息的搜索更精准。全媒体资源建设、数据可视化平台、学科交叉服务平台,融合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智慧体系正在酝酿建设,这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未来。

馆里更敞亮,高层的临湖露台也开放了。抬头间,思源湖的碧波、“天使”林的新绿,透过窗户、跃过露台扑面而至。正是“目既往还,心亦吐纳”,大学里有这样的图书馆,或许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份心安,一份宁静致远。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