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惠南往事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同海婴吃三黄鸡 父亲不能缺席 独具个性  卓然成家 老宅进了《都挺好》
第16版:夜光杯 2021-04-28

老宅进了《都挺好》

曹正文

前些天,苏州老友吴镇兄发来微信:“倷当年住过的老宅拍入电视剧《都挺好》,播放后很火爆,倷阿看过?”

不瞒各位,已很久没有看电视剧与娱乐频道。所以听家乡好友这么一说,一时愕然,便去找来看看。这部以苏州为背景的社会生活剧,写金鸡湖,写同德里,写平江路。平江路从大儒巷到肖家巷沿河一段场景,果然是笔者当年住的老宅,只是当时大门开在肖家巷61号,老宅后园隔墙便是大儒巷,当年没有门,如今肖家巷61号成了后门,原后院破墙新开了扇门,门上多了一块牌子:翰尔园。两边有门联,上联是:逢茶茶,下联是:遇饭饭。

《都挺好》电视剧里,将“翰尔园”茶馆改成“食荤者”餐厅。我边看电视边回忆,往事如烟,思绪也仿佛回到了儿提时代。

因为这个缘故,近日邀友去了一次苏州,专门去访当年老宅,今日的“翰尔园”。

平江路原是隐藏在闹市后的一条老街,与熙熙攘攘、鼎沸喧哗的观前街相比,这条长1600米、沿河而建的老街显得较为清冷,陈旧斑驳的粉墙黛瓦老宅与沿河久经风霜的石栏,至今还保留着苏州小巷原汁原味的旧貌韵味。我幼年常倚在沿河的西厢房窗口眺望河中来往的小船,那印象依稀还记得。

我今天站在“翰尔园”门口,望着流水,思绪便沉浸在“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记忆之中,昔日寂寞安闲的平江路,而今成了一条网红时尚街,一家又一家的小店兜售着苏州特色小吃,还有酒吧、茶室、咖啡馆和各种纪念品小店。

位于大儒巷(平江路口)开的那家茶室正是“翰尔园”,我走进门去,是一个院子,十五六平方米,入内便是幽雅的茶室,穿过茶室是一个听评弹的大厅,台上放着三弦、琵琶,演员还未上台,两三个听众正坐在窗下闲聊。我缓步行走,走到老宅的前门,即肖家巷61号,门被封了,当年栽的树已有三四丈高,枝叶茂盛,昔日的老井还在。

记得当年老宅,坐南朝北,是肖家巷巷尾最后一家,开门便是一座小石桥,唤雪糕桥,老宅有三进,进门是个院子,东首有个小屋约十平方米,跨过院子是个大厅,后来两边搭了房间,只留一条长廊。第二进正中是一个大院子,东首还有个小院子,是养鸡的。两边是东厢房与西厢房。西厢房沿河而建,窗下是流淌的平江河,入夜便闪烁着灯影。东厢房内套一小屋,是我童年的卧室。卧室外有个四五平方米的小天井,我稍大,就蹲在那儿看蚂蚁在长满苔藓的石阶上忙碌搬家。经过厢房是第三进院子,内有一棵腊梅树,后屋是两层小楼,楼下是厨房,还有一间柴房,厨房旁边是后园,今天院子一半还在,另一半盖了一间屋,园子中当年栽的果树没有了,但前院那棵二三层楼高的大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

这幢老宅,听母亲说是上世纪40年代末买的,价不贵。50年代我们全家搬迁到上海,几年后老宅上交了,后来陆续住进了几户人家。在新世纪初,此房被征用,租给了“翰尔园”,变成了平江路上的一个网红打卡地,又被《都挺好》的编导人员看中。这部电视剧爆红后,“翰尔园”生意也随之火热,除了喝茶、听评弹,还成了休憩自娱的一块乐土。

听说电视剧《都挺好》播出后,“翰尔园”寻访者太过火爆,不得不闭门谢客。现在又恢复了平静,但来访者依然不断,那位管事的小姐过来问我喝什么茶,我随口问了一下价格,刚上市的碧螺春新茶,每杯88元。品味春茶,在此怀旧,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