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以牙还牙  俄罗斯“立法战”反击西方
第21版:新民环球 2021-05-06
普京签署针对“外国不友好行为”总统令

以牙还牙 俄罗斯“立法战”反击西方

普京针对西方“反俄大合唱”签署总统令

行人走过俄罗斯外交部大楼前 图GJ

本报记者 吴健 特约撰稿人 常立军

在当前西方世界,反俄简直成了“政治正确”。面对越来越紧的制裁,“战斗民族”俄罗斯忍无可忍,便无须再忍。4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备好“杀威棒”,体现了坚持“俄罗斯优先”、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立场。

制裁“不友好国家”

鉴于美国和捷克冲在西方“反俄大合唱”的最前列,4月19日,俄外交部女发言人扎哈罗娃宣布,已禁止两国驻莫斯科使馆雇佣俄罗斯公民,回击两国大规模驱逐俄外交官的举动。4月23日,普京颁布了针对“外国不友好行为”的总统令。莫斯科“专业战略家”分析中心负责人亚历山大·韦德鲁索夫认为,俄政府针对西方打压行径早有准备,否则难以解释为何短短四天后就推出针对性如此之强的总统令。

总统令规定,如果某国出现明确而激烈的攻击俄罗斯或俄罗斯公民的不友好行为,包括驱逐俄外交官,制裁俄公民,散布针对俄罗斯的假消息或虚假信息,绑架、非法引渡俄罗斯公民,遏制、孤立俄罗斯、阻遏俄罗斯发展等,那么该国驻俄外交机构就会被限制与“俄联邦领土上的自然人”签订劳动合同,包括劳务派遣合同或者其他可能导致产生劳动关系的合同;“不友好国家”驻俄外交机构可以聘请的自然人数量,将由俄政府予以规定;该总统令生效前已与自然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如果超出俄政府规定的数量,超出部分人员的劳动合同必须终止。

素有“克里姆林宫铁嘴”之称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进一步解释,总统令规定的措施只限于“不友好国家”的驻俄罗斯外交机构,不涉及商业企业,况且“不友好国家”已经或者未来将到驻俄使领馆工作的外交人员也不在此列。官是官,民是民,泾渭分明。

总统令同时责成政府确定“不友好国家”清单,提出适用限制制裁措施的期限,重新审议“不友好国家”公民入境的程序等。

扎哈罗娃4月25日宣布,美国已被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之列。目前,俄政府各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不友好国家”清单,届时会对外公布,俄政府相应的行政命令也会相继推出。

韦德鲁索夫指出,新的总统令使得今后任何国家对俄采取单边不友好举动时将“注定遭到沉重回击”,而且这种回击不再容易被境外“污名化”,因为这是依法采取的措施。如果一国被俄政府定性为“不友好国家”,其驻俄外交机构聘请劳务数量势必受到限制,只能直接从本国派人以雇员身份入境。

扎哈罗娃强调,这并非莫斯科的“侵略性举动”,而是对外国敌对性步骤的回应,今后所有“非理性反俄行径”都休想全身而退,“我们的回应会各种各样”。

扎紧“篱笆”保安全

多年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披着非政府组织(NGO)的外衣,以网络媒体为大本营,以民主、自由、人权、反腐败为幌子,以“异见人士”“反对派”为旗帜,以青年群体为主力,旨在煽动颠覆俄现政权、扶植亲西方傀儡政权的“颜色革命”,如果遭遇反制,就动用外交甚至军事手段予以围攻。不过,俄罗斯政府拥有丰富的对付“颜色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手段策略。

为防止外来政治干预,俄罗斯始终把维持宪法制度、维护国内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作为国家安全大事的重要任务,严防类似“颜色革命”的社会政治危机。

去年12月30日,俄法律信息网站公布了普京签署的“外国代理人”修订法案,并即时生效,该修订案已分别在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通过。文件规定,从国外获得资金并在俄境内从事政治活动且不具有法人地位的个人或组织,都被视为外国代理人,禁止参与会议、游行及选举活动。外国代理人必须向俄司法部提交有关活动文件。如果在俄注册的外国记者从事与自身行业不符的活动,也将视作外国代理人。

实际上,《外国代理人法》早在2012年7月就出台了,2015年5月23日又推出《不受欢迎组织法》,禁止那些威胁俄罗斯宪法基础、国防和国家安全的外国及国际性NGO在俄活动,不允许传播信息资料,禁止俄金融机构与之往来。但法律公布后,一些外国NGO拒绝主动申报,为此俄罗斯政府对该法进行修订,由自愿申报“外国代理人”改为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民众举报强制认定。

2015年7月初,俄罗斯将12家外国NGO列入“黑名单”,其中美国是大户,涉及国家民主基金会、索罗斯基金会、国际共和研究所、自由之家和麦克阿瑟基金会等7家,同月,俄政府还迫使麦克阿瑟基金会撤出俄罗斯,并依法“封杀”了国家民主基金会。至2015年10月28日,俄罗斯已将100个NGO认定为“外国代理人”,这些组织面临数十万卢布罚款并接受更严厉财务和管制,国外资助也基本断绝。

今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发现,波及全国数十个城市的反政府大游行,背后就有美欧日外交人员利用网络“黑手加持”。

目前,俄罗斯掌握了西方外交使团与俄境内NGO勾连、制造网络政治风暴的大量证据,如何釜底抽薪,化危机于青蘋之末,成为考验执政能力的关键。

社交媒体受约束

年初,俄罗斯法律信息网站公布了普京总统签署的一份法案,即针对外国互联网平台对俄罗斯媒体进行审查的回应制裁法案。

法案规定,外国社交网络等大型互联网平台如因种族、民族和政治观点限制俄罗斯媒体的信息传播,将面临封锁、流量限速、行政罚款等反制措施。出台这份法案的起因是俄外交部去年8月质疑,推特等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将俄罗斯媒体账号主页标记为“俄国家所属媒体”,而受政府资助的西方媒体却并没有被打上这种标签。

此外,俄政府还先后推出“网站黑名单”和《禁止极端主义网络法案》,一些网站因“包含有害儿童信息”“包含极端信息”等原因而被查封,其中包括颇具影响力的反对派“大咖”阿列克谢·纳瓦利内的网站。

鉴于国家级媒体在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2013年起,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电台接受政府的建议,重组为今日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当年10月,颇具影响力的俄罗斯《生意人报》报社主席易人。更早之前,著名网媒“纽带网”发表一篇对乌克兰“右区”组织领导人的访谈,内容充斥民粹甚至新纳粹观点,总编旋即被辞退。

与此同时,俄国家杜马已通过法案,规定禁止本国公民数据存储于国外服务器。普京还签署《知名博主管理法案》,规定俄社交媒体上日访问量超过3000人次的博客,都将按照媒体标准予以管理,博主发布的内容必须真实,且不可含有极端主义内容,否则将被课以巨额罚款。

新法还要求互联网公司将面向俄罗斯业务的服务器放置在俄境内,并且保存6个月的全部用户信息。普京曾在俄罗斯“互联网企业论坛”上批评那些希望网络经济可以免受法律和行政约束的建议,呼吁网络新贵“从枯树根后爬出来与外界交流”。

相关链接

纳瓦利内案件成为较量焦点

当前俄罗斯与西方较量的焦点人物,是俄著名反对派头目、“反腐败基金会”创始人纳瓦利内。此人给俄政府制造了不少麻烦,去年8月下旬,纳瓦利内发生了所谓“诺维乔克”军用神经毒剂中毒事件,远赴德国治疗,引发俄德外交战。

今年1月17日,纳瓦利内明知违反假释规定回国会被逮捕,仍然大张旗鼓地带着一大帮西方记者,从柏林搭机返回莫斯科,下飞机后不久便被俄执法部门逮捕。

他的被捕,引发俄罗斯数十座城市出现反政府抗议游行示威,西方国家趁机推波助澜,公开支持这些反对派。尤其是这些国家的驻俄外交官公然出现在街头或新闻发布会,给俄反对派撑腰打气,企图将俄国内矛盾扩大化,借机颠覆俄罗斯现权。

俄罗斯政府毫不示弱,2月2日果断取消纳瓦利内此前的缓刑措施,判处三年半实刑,须入监执行,鉴于纳瓦利内已被执行过监视居住1年,他必须到监狱服刑两年半。4月26日,莫斯科市检察院依法暂停绰号“纳瓦利内司令部”的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理由是从事违法行动,包括组织4月21日俄罗斯某些城市的非法游行示威等。

此后,纳瓦利内被移送西伯利亚某关押重刑犯的监狱服刑。西方国家眼看干涉俄内政的伎俩再一次失败,与俄罗斯展开你来我往的外交战,纳瓦利内又进行绝食抗议,但俄政府坚持依法行事,在事关内政和主权的问题上决不让步。俄外长拉夫罗夫日前称,纳瓦利内被捕是俄执法部门的正当行为,这个事件被炒作成外交问题,“这毫无依据”。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起反俄“大合唱”,目的是企图转移国民对本国自身危机的注意力。纳瓦利内只是西方国家手中试图搞乱俄罗斯的一枚“棋子”,他的背后或隐或现地浮现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可见人的黑影憧憧。俄罗斯政府的果断举措,使西方企图借助纳瓦利内这枚“棋子”发动针对俄罗斯“颜色革命”的图谋遭受重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