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年轻的舞台 长三角演艺长牵手 浪漫展现“宝塔山”下延安精神 艺青春 让青年音乐家梦想成真
第15版:文体新闻 2021-05-06
新人新作展示新生力量勃勃生机

艺青春 让青年音乐家梦想成真

邓翊群

魏思骏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看过上海之春,当时看着舞台上20岁左右的音乐家,真羡慕他们!今天,我终于也有机会站在上海之春的台上独奏!”昨晚,在今年“上海之春”推出的“艺青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管弦乐精品音乐会的后台,青年竹笛演奏家魏思骏感慨道。大幕拉开,台上年轻的艺术家意气风发,台下观演的音乐少年希望萌生……

上海音乐家协会自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起,推出一档全新的展示平台“艺青春”,将每年举办不同主题、不同艺术形式的新人新作音乐会,多角度展现上海本土青年音乐家的艺术风采,展示音乐艺术新生力量的勃勃生机。首届“艺青春”以民族管弦乐为载体,围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选取竹笛、二胡、古筝、琵琶等极具江南特色的器乐形式,依次演奏《初心路》《相思浓》《江南韵》《中华颂》四个篇章,既充满浓郁的江南韵味,也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学术探索。

演出开始前,作为新人演奏家的代表,魏思骏在后台回忆着当年小时候来看上海之春的点点滴滴。一开始是小学老师发的票,“我至今都记得两位年轻的音乐家,一个吉他手,还有一个小提琴手,他们的水平在我看来称得上出神入化。那时,也坚定了我要在音乐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从那之后,我也等不及学校发票了,就用自己省下来的零花钱买票了。”魏思骏说,“在上音上大一的时候,我跟着学校民乐团一起上过一次上海之春的舞台,那次是合奏。而今晚,我是第一次走上台前独奏。”圆了儿时的梦想。

另一位年轻的古筝演奏家邓翊群带来的一曲《枫桥夜泊》。在准备上场前,邓翊群搓着双手,还略显紧张:“其实每个春天,我们在学校时都会参加上海之春,来上海之春演奏,就像回到家里演奏一样。”一番话更像是给自己打气。邓翊群的演出曲中融合吸取了昆曲、苏州民歌、丝竹等曲式和音调特色,让听众在若隐若现的宋明古风中,感受江南水乡精致宜人、典雅诗意的风情。

《梁祝》当年正是在上海之春首演的,当时的何占豪、陈钢、俞丽拿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一直以来,青年作曲家、演奏家和青年编导、舞蹈家群体的崛起,是“上海之春”品牌永葆青春的原动力。

本届上海之春新人新作展示项目占比首次接近50%(第36届同比数据为42%,第35届则为30%)。“我们应该给现在的年轻音乐家更多的展示平台。”上海音乐家协会秘书长乔嘉说。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