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玲
一缕缕青烟消失在村寨的上空,却将“家”的色调涂满了大山的褶皱。老屋的墙壁上、木梁上、屋檐下被烟火舔成黑色,也将一种特殊的味道烙在了每户人家的一墙一瓦,火塘构建了一个家、一座山寨、一方血脉。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炊烟,于是人间烟火就组成了红尘中最动人的图画。火塘就是每户山里人家的眼睛,总是透着岁月深处永恒的温暖,总是闪耀着人们对生活最热切的渴盼。白天,女人将火塘烧旺,米香肉味荡漾开来,如一根无形的绳索,牵引着劳作人归家的步子。夜是火塘的衣裳,人们在这袭黑衣下围坐着,男人喝茶抽烟,孩子们吃火烧豆子,女人的双手在针线间穿梭。火塘旁边的家常总是越拉越长,火塘边的神话能一代代地相传……火塘用手轻轻拂去了人们一天的疲劳,大家的脸是红色的,心是舒适的,火苗噼啪作响,这是幸福的笑声,火塘的笑声只有山里人能听到。
从有人落脚的那一天起,火塘也开始安家了,一个地方开始从寂静的荒野变成人声鼎沸的家园,一方习俗也开始在火塘边生根发芽。人们烤火取暖,烤茶烧水煮饭,火苗将自己融进了食物里,融进了人们的血液里,于是山里人总是有火一样好客的性情,火一样助人为乐的情怀,火一样对生活的热爱,这自然之火,永远点亮在人们的心里。有火塘的房间是客厅,来客总是在火塘边喝茶闲聊,人们带着泥土一样本色的乡土话被火烘烤后越加厚重,于是,笃信和善良的品性也如同烤茶般让山里人喜欢。
山里人每家都有火塘,火塘就是全家人的宝藏。入睡前,人们把草灰围拢来,捂住了红红的炭火,第二天,扒开草灰,加上柴草,火苗又蹿开来,跳起欢乐的舞蹈。正是有了这不熄的火塘,才有人源源不断的血脉流淌,火塘让山里人安心而快乐。没有火塘,村寨就没有炊烟,没有人声,没有鸡鸣狗吠,火塘的尺寸丈量着一个家的长度,火塘的冷暖代表着一方血脉的流速。
主妇们年节时总将三炷青香、几滴酒水奉给熊熊燃烧的火塘,仿佛那里居住着一位神仙。这样的敬奉使得孩子们不能随意在火塘边撒野,可大家依然喜欢与这小小的火塘相偎相守。火塘总以谦卑的姿态坐落一隅,用一己之躯熨帖着人们坎坷的生活。万物有灵,火塘也是神灵之所在,只是这样的神灵洞悉人间悲苦,懂得世态艰辛,他的身上沾染了朴实的烟火味道,就通达得仿佛如守护家的灵兽,让人热爱与敬重。
火塘是长者,他总是在讲着祖祖辈辈说也说不完的事。当火塘点亮了黑夜之时,也点亮了孩子们求知的眼睛,火塘是山里人言传身教的课堂,老人家一袋旱烟的工夫,那些白发苍苍的故事便随着蹿动的火苗游走开来,孩子的梦想张开一双双翅膀从火塘边开始飞翔,飞出了大山。这时候,一弯月亮,探出了头,将清光散满了山寨,远处的几声狗吠使得大山越加宁静,而火塘边的孩子们已经枕着那些故事进入梦乡。谁也不知道,多年后,这些在火塘边被烘烤过无数遍的故事,会在某个黄昏某个城市被某个人再次讲述给那些没见过火塘的孩子。火熄了又旺,月亮圆了又缺,火塘,是大山的书本,翻开来便是一段厚重的历史,火塘是精神的家园,离开它,我们都是这个世界居无定所的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