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广告 古戏楼里来场“京剧亲子游” 白描精神在此传承
第8版:文体汇/动态 2021-06-06
穿上戏服学端庄 舞起大刀有威风

古戏楼里来场“京剧亲子游”

王珮瑜为小朋友颁发证书 记者 郭新洋 摄

“小朋友们,青衣讲究的是端庄大方,那花旦有什么特点呢?”“花的!”昨日,偏居都市一隅的“瑜音阁”热闹不已,在这座有着逾300年历史的古戏楼里,京剧名角王珮瑜特别为孩子们准备了“京剧亲子游”。20组家庭“大手牵小手”浏览古戏楼的雕梁画栋,读懂出将、入相,上、下场门的规矩,学会欣赏“守旧”,根据脸谱分辨人物……“京剧世界”风光游虽不足半日,却让孩子们兴致盎然、流连忘返。

活泼跳脱的袁嘉米穿上了薛湘灵的戏服顿时就“端庄”起来。目不斜视、笑不露齿,两手放身前努力“端”着,问她为什么一动不动,小姑娘说:“因为,现在我是一位小姐。”因外婆爱看戏,袁嘉米和哥哥都喜欢京剧,自小就会在家比赛耍枪花,哥哥上台“演练”时,众人啧啧称赞,可袁妈妈说:“嘉米比哥哥耍得还好,无师自通。”

吴雨双穿着戏服接受采访,说着说着就唱了起来,一段“苏三起解”有模有样,把她妈妈都惊着了:“不晓得什么时候学的,她没事就在网上翻唱京剧的视频。”三年级的吴雨双有自己的微信,昵称是“瑜老板的小戏迷”,接触京剧仅一年,却大大地着了迷。

“京剧亲子游”强调以家庭为单位,也就是父母带着孩子共同走进京剧的美好。3岁的徐蒲焜是全场最小的孩子,妈妈搀着他在戏台上体会耍刀,木刀对不足1米的他还是太重了,但他不服气,两只小手捏着刀柄使劲挥舞,倒也赫赫有风。同来的还有哥哥徐瑜廷,徐妈妈说:“我们中午饭也没吃,就从临港赶来,虽然不指望3岁的孩子能有多深刻的记忆,但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还是想他们能够多少了解和感受这份中国美。”

“京剧从娃娃抓起”是王珮瑜始终坚持不懈做的事。“瑜音阁”建成之初的定位,就是瑜音社京剧教育项目汇报展示基地。在这里,诞生了专为孩子们度身定做的儿童京剧《坐井观天》《自相矛盾》,楼上展示厅里,摆着能看、能翻、能玩的京剧立体书。而她带领团队小伙伴编写的全国首套青少年京剧通识教材,已在宝山开展试点教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京剧普及,在王珮瑜看来是播种、选苗、培养市场土壤的重要过程。“瑜音阁”接待的孩子们不见得有多少会真正走入京剧事业,但今日播下的种子会在心里满满开花,以后他们无论走到哪行哪业,都会带着一份京剧的情怀。王珮瑜说:“聚沙成塔。我们通过京剧普及,为孩子打下中国传统审美基础,为京剧寻找接班人,也为未来积聚京剧能量。”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