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党建联建遍洒阳光  爱心温暖四万残友 百年奋斗创辉煌  参与共享新征程
第10版:专版 2021-06-30

百年奋斗创辉煌 参与共享新征程

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静安区残疾人共话百年伟业大发展

静安,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窗口。在上海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道路上,静安区4.16万名残疾人也是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在这座拥有光荣历史的人民城市中,广大残疾人也是五个“人人”的亲历者和实践者。

100年来,神州大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残疾人事业从无到有,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艰苦奋斗铸就辉煌成就,值此举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静安区几代残疾人党员共话百年伟业,更坚定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30后

宗可 党龄63年(听力残疾)

上海解放那天,12岁的小宗可跟着老师、学长们一起扭秧歌,欢唱“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们好喜欢”,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宗可是上海第一批少年先锋队队员,然而,意外的药物副作用却让她听力下降,逐渐成为残疾人。不过,她没有自暴自弃,依然活跃在校园中:作为大学体操队队长,参加全市大运会比赛;担任学生会文体干事,为同学们服务。回忆青春,她还记得下乡三秋抢收抢种的艳阳暴晒,记得炼钢工人的忘我奉献,她开始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工作后,她逐渐成长为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的骨干,21岁光荣入党,在一线岗位上奋斗到70岁。耄耋之年回眸过往,她对百年伟业的艰辛与荣光有着更深的感触,对残疾人生活的巨大变化更是有切身体会。此刻,72年前的喧天锣鼓仿佛再度在脑海中响起,心头的百感交集语汇聚成铿锵有力的一句话:“祝福我们的党和国家,前进,前进,再前进!”

40后

惠舜基 党龄48年(肢体残疾)

从感受阳光雨露到积极发光发热,静安区残疾人中有三支志愿服务队在区域中大名鼎鼎,他们就是静安区聋协为民服务队、盲协按摩队和肢协为民服务队。

这些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回报社会、关爱他人的残疾人们,活跃在街头、社区,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雷锋精神。其中,就有一位党龄48年的老党员——出生于1945年的惠舜基。退休后,他全身心扑在社区残疾人服务事业上,一手创办曾获评“上海市十佳读书会”的残疾人阳光读书会,最近,又与读书会成员们一起开展“四史”学习研讨征文活动,举办“永远跟党走”唱响时代主旋律的文体活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愈发强烈,感觉到生活在新静安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惠舜基说,作为一个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老党员,他深切地感受到:“生活在新时代的残疾人无比幸福和自豪。所有残疾人都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活出我们残疾人的精彩人生,发光发热!”

50后

孙玫琳 党龄40年(肢体残疾)

“大姐”是残疾人小伙伴们对孙玫琳的昵称。从年龄上说,这位出生于1955年的老党员的确是许多人的大姐,更重要的是,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和原静安区肢残人协会主席的她,一直是残疾人大家庭中的“大姐”,用无私的爱呵护着大家。无论是在静安区,还是在全市肢残人协会中,她都尽心尽力,帮助更多肢残人解决急难愁问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在去年疫情期间,这位大姐尤其想到了行动不便的“希望之家”脊髓损伤伤友,通过电话、微信送上组织关爱,链接各方资源传递康复理念,宣传各类有益于伤友身心健康的知识,得到了大家的广泛点赞,让大家看到了一名老党员的风采。

60后

方坚 党龄36年(视力残疾)

1984年,22岁的方坚来到老山边陲,参加对越自卫防御作战。在攻打140高地的战斗胜利结束后,表现突出的话务员方坚荣记二等功,火线入党。然而,一次排雷时的意外造成他的双眼失去光明,至今体内还有弹片。

经历过最初的绝望,他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坚强地重新站了起来。看不见,总能听和说吧,社区服务中心的电话热线,成为他继续为人民服务的新岗位。除了接听和处理市民来电,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走机关,下企业,进学校,宣讲红色精神,并参加静安区盲协的为民按摩服务队。

如今的他,通过声音感知社会的飞速发展。2003年起,他开始学习通过读屏软件使用电脑,从当时用“猫”上网,到现在刷手机“看”微信、听读书机,他觉得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每天睡前通过手机听故事已成为一种习惯。他还参加了静安区残联和盲协组织的知识竞赛、棋牌赛、茶道培训等活动,新颖的非视觉摄影培训更是让他出人意料地实现了摄影这一突破。几十年来,他深切感受到全社会扶残助残氛围的变化,更加盼望祖国更加强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70后

钱岭 党龄12年(肢体残疾)

因为出生时意外导致的脑瘫,钱岭5岁后才能独立坐起来。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独自拉扯她和哥哥成长十分吃力,而她则以考上同济大学的优异成绩作为对母亲的最好回报。

求学不易,然而,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还是大学毕业前的求职季。经历了四处碰壁后,她幸运地在实习单位巧遇去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静安区劳服所工作人员,这才找到“娘家”。经过静安区残联推荐和协调,她来到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最基层的门诊收费岗位开始,逐渐考出统计师和中级会计师证书,成为一名财务。

年轻的她,在工作中成长,生活越来越好。市、区两次实事工程都把阳光洒进了她的家中,无障碍改造、辅具配发等提高了生活质量,也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智力助残等志愿者服务中,成为在残疾人群体中发光发热的一个小太阳。在与残疾人家庭子女等受助群体接触的过程中,她也由衷感到,如今的残疾人生活越来越幸福,在上海感受到了更多的城市温度。

80后

朱蕴青 党龄6个月(肢体残疾)

5岁时的一次摔伤,使小蕴青不能像同龄孩子那样快乐奔跑,然而,从小不服输的她,克服左侧手脚不便的难题,像同龄人一样,刻苦学习。中专毕业后,她又进修获得了上海交大网络学院的本科学历,并在2014年通过上海市级事业单位首批定向招录残疾人考试,来到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工作。

工作中,她尽职尽责,敢于创新,获得一项专利,发表两本专著和多篇论文。同时,她也热心公益,不仅在2019年30岁生日当天认领捐助一名贫困家庭子女,从去年至今已献血两次,还带领学校里的学生社团与静安区肢残人协会共建。2020年初,还积极报名,参加上海市市级机关系统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在花桥收费站协助车辆登记。2月7日,她又主动来到松江的一家企业,通宵赶制口罩。

从受助到回报,出生在红色家庭的朱蕴青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彻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年11月,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赓续家庭红色传统的新生代。从祖辈为党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到如今奉献在平凡岗位,年轻的朱蕴青,身残更见志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