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蝶恋花·缅怀先烈(又一首) 惊梦(设色纸本) 月下听水 南京梅园新村 艺术颂党,念兹在兹 似斯人近在,若斯人走来 文章“风骨”
第18版:夜光杯 2021-06-30

似斯人近在,若斯人走来

杨迎春

今年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钱学森曾自述人生三次心情激动,其中一次便是“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钱学森画传》,以志纪念。

画者,图也。以图录事,视觉表达。传者,转也。人所止息,去者复来。《钱学森画传》既以文叙,又以图说,用格致之法将已然远去的钱学森影像化、鲜活化,让人在阅文读图间穿越,似斯人近在,若斯人走来。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说,“本画传以钱学森的一生为主线,以钱学森的成就为坐标,深刻、全面、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作笃定的信仰、至诚的底色、朴素的情怀、崇高的理想。”而这,正是《钱学森画传》出版之要义:讲科学家故事,扬科学家精神。

纪念,不只是记住一个人,而是要让他的精神和事业蓬勃。

直观钱学森一生,勤学、为学贯穿始终,且学以用、用为学的思想行动真切。要学习,依于钱家祖训:爱子莫若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爱学习,是钱学森的兴趣,在父亲钱家治的教诲下,书房勤阅经史籍典,郊野常寻自然物解,养成了究学问源的习惯。会学习,则是钱学森异于常人的早识和有远见:小学时即能明学理,培养兴趣;中学时“领悟到什么是严谨的科学”;大学时观时局、念国运,选择铁道机械工程专业图“实业救国”,并立志当一个有作为的时代青年;负笈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航空救国,从铁路到航空,思想升华,认识进步,从此成为这个理想的笃行者。

钱学森一直铭记着中学时代教生物学的俞君适老师的教诲。他教学生们解剖青蛙、蚯蚓,而他给钱学森的,是一条蛇。他对钱学森说:“将它制成标本不挺好吗?这事第一要胆量,第二要技术。”放胆实践,钻研而认识,这条蛇就是后来像蛇一样蹿入太空的导弹、火箭的前车。对于考试,钱学森说:“明天要考试,今天要备考,那是没出息。要考试,就是不做准备的考,那才叫真本事。”学有备,考无惧,无论小时在考场,还是大时在发射场,钱学森学深有源,学成有诀。

《钱学森画传》以传真手法,图说证实,辑录钱学森的求学路、治学道,人物不经刻画,栩栩如生,直如我们与他一路同行,见证了他的学而思,学而行。

时下流行一个词——学霸。真正的学霸,应当是学业由专到精,由精到通,由通到悟,由悟到用,敢于直面权威,敢于前瞻探索,敢于尝试实践。钱学森无疑是后者,他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

一个人的名声,来自他的作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这个称号,是深深镌刻在共和国的光荣榜上的。父亲钱家治遵照家谱和自己的心愿,给儿子起名“学森”,希望他“学问深远,服务国家”,而钱学森也终不负此意,不负众望。“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是钱学森的苦难辉煌。从1962年陈毅元帅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到2003年杨利伟驾神舟飞船从太空归来,是钱学森,还有王淦昌、赵九章、郭永怀、钱三强、王永志……“两弹一星”元勋,推动了中国进步,强壮了中国力量。

《钱学森画传》述史抖料,以原汁原味的纪实手法,再现了钱学森的奋斗历程。故事不经渲染,历历在目,使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焦虑于回归祖国的艰难困顿,自信于研制中国导弹的踌躇满志,执著于航天事业的累土九台,往返于发射试验场的淡定从容,欢笑于“两弹一星”的爆响磬音……这本书把一个个事件平铺开来,展现了一个立体的钱学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大会上对钱学森的定语贺辞,最能诠释钱学森的胸怀与功绩。

钱学森的坚持真理、严谨求实,襟怀坦荡、光明磊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钱学森式科学家毕生致力且大有作为的方向与目标。

“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钱学森用一生践行了他的承诺,他的言、他的行,是时时激励我辈前行的中国力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