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风雨之后(油画) 半大不大 又见老徐 一谦四益 光影定格党的辉煌
第19版:夜光杯 2021-06-30

光影定格党的辉煌

汪正煜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披荆斩棘坚韧不拔,革命火种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在华夏大地创造了辉煌业绩。而我们的影视工作者,也以自己优秀的影视作品,在红色光影中定格了党的光辉。

党的建立,无疑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描写党的创建的影视剧,也无疑是电影《开天辟地》。

这是1991年上影厂为建党70周年拍摄的献礼片,是我国第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巨片,电影导演是李歇浦。为了拍好这部电影,李歇浦夜以继日学习研究我党历史,在当时对陈独秀如何评价争论不休时,就确定在影片中正面描写他的奉献和革命气节,尤其用相当篇幅描写他的性格及和家人的关系。应该说,在当时的氛围和评价中,敢于实事求是地肯定“南陈北李”,还原历史真实,上影厂的领导和导演都承担了相当大的压力。倏然间,三十年过去。我们赞誉《觉醒年代》中对历史人物正确评价时,不要忘记在影视作品里,最早对陈独秀正面肯定的是《开天辟地》。

影片也描写了陈独秀的倔强的性格、作风和对儿子的教育,描写了陈延年兄弟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在电影中没有忘记党的创建人之一——李达。李达是中共一大代表,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开始勤奋研读马列主义著作,并试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向国内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共同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其后,承担了党的成立大会的筹备、组织、文件起草和会务工作。代表住处、会址及转移到嘉兴画舫开会等,都是其夫人王会悟安排的。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1923年秋,由于想一心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他在组织上离开了党,仍不改初衷,继续进行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和著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介绍,一直受到毛主席的赞扬。1949年12月,经党中央、毛泽东批准,由刘少奇介绍,他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献身于新中国的教育科学事业。

我和李歇浦是多年的挚友,后来我对他说:“歇浦,你胆子真大。”他回答:“这是历史。我拍电影表现的是有血有肉的人!”

这部电影获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等大奖。其后,他又导演了《走出西柏坡》《邓小平1928》《上海大风暴》《香堂往事》等多部主旋律影视剧,从党的创建到建国前准备进京“赶考”,记录了坎坷磨难和辉煌。我曾笑说:“你成了主旋律影片专业户了。”而他则认为,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

懂得职责,才能成功,想要成功,又需努力。

李歇浦成功离不开恩师张骏祥。1982年,张骏祥就让他在自己任总导演的《大泽龙蛇》(电影《燎原》续集)中任执行导演,并告诫“作为导演,什么都要想得周全,越细致越好。”也让他懂得拍摄主旋律的要点。

确实,每一部作品既要有思想性,也要好看,经看。首先在选演员上就必须严格。《开天辟地》开机前,李歇浦就跑遍各地挑选演员,在外形和气质上都要和历史人物相近。

《上海大风暴》这部戏是写1927年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里面的女角色较少,导演选的白兰妹,一化妆就是上海下层劳动者,加上李导非常重视选景,更留下余韵让观众联想。女工出家门上班,一般导演就在破屋门口拍了,李歇浦却偏要找铁轨道上拍。这又给制片寻麻烦了。上海铁路运输十分繁忙,到铁道上拍戏,岂不乱套!镜头拍好后一看:大全景,交叉的轨道向远处延伸,提着饭盒的工人在轨道边走着,小小身影,长长的铁轨——正是象征和寓意着,革命的路还很长,很长……场景的暗喻体现了思想火花,镜头融通了诗意。这种诗意,“大概受了你夫人诗人成雅明的影响吧?”我问。“留有余韵,一丝不苟,是我追求。”歇浦如此回答。《上海大风暴》去北京送审时,得到专家一致好评。有专家评道:“一部写旧上海的戏,竟然看不到一点点今天新上海的细小的地方。”何谓严谨,此之谓也!

写到此,不由想起,我曾在某部写司马迁的电视剧任副导演,看到墙上以行书写“人固有一死……”等字,当场劝阻说:“汉朝写隶书,行书还没发明!”导演不高兴,“什么隶书行书,阿拉不懂的!”第二天,我离开了剧组。

戏要有可看性。为此,在开机前,李导对原剧本反复推敲修改。《上海大风暴》中,我扮演反动军火商刘万山,第一集结尾是中共地下党人来我这里买枪支,导演先安排刘万山手下人试探,并和对方大打一场,然后刘亲自出场拍板成交,送上枪支。这场戏很有可看性。《香堂往事》写的是一支帮会武装在我党耐心细致宣传和引导下,成为革命军队的故事,我在其中饰地下党员徐天宇。开机前,剧本修改。其中有场徐天宇和上级领导接头(金鑫饰演)的戏,请了作家蒋丽萍修改。改后,情节跌宕起伏,十分精彩。金鑫当时就对我说:“你演的人物,真好。太有戏了!”

影视剧是导演的艺术。好的导演要深知镜头的运用和镜头节奏。有的电视剧,导演迁就演员,净是近景特写,演员露脸当然开心。导演则喜欢在轿车、宾馆、饭店等外景拍摄,全是近景对切,半天能拍一集,也爽快。可是全集注水,节奏拖拉,观众讨厌。李歇浦迥然不同。《香堂往事》中,有场戏是敌人包围了地下党正开会的大楼,打入敌人内部的徐天宇获悉,急急奔赴报告。这段台词很长,我向地下党负责人汇报情况,如果用近景对切,要拍好几个镜头。可是导演却用一个全景跟拍,我要背出全部台词一口气说完。拍摄时我不理解,有点不开心,为失掉许多近景而窝囊。等后来看了全剧,才体会到导演之高明。因为情况紧迫,此处近景对切,必然拖拉。一个镜头解决,大大加强了紧张感和节奏感,戏就紧张而好看。

李歇浦除了拍摄主旋律影视作品,也拍过《断喉剑》《销魂刀》等风靡全国的武侠片及其他许多关注现实题材和普通人命运的电影。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让他自豪的是,在光影中,定格了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辉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