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到望志路的小楼明灯,从光荣之城的红色火种到天安门的开国大典,通过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陈手段,我们回到“伟大的开端”,重走了一遍“建党之路”。
电梯缓缓而上,光影交织,让人回到100年后的今天。走出中共一大纪念馆,展览却似乎还在继续,陈展团队的用心和巧思,也仍在继续。
建筑主立面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17个字遒劲有力、大气磅礴;左右各一幅上海百年的城市风貌铁艺画更叫人眼前一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特质的新艺术风格,以雕版木刻形式描摹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过去和未来“两个百年”的城市故事浩然矗立。
走远几步,外墙建筑的铜质壁画概括了党史中六个重要历史阶段,从“开天辟地”“指路明灯”“新生力量”“力量之源”“心火初燃”,一直到“伟大复兴”。“考虑到版画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使用的主要视觉宣传形式,在视觉上具有象征意义,这六幅壁画以雕版作为浮雕形式。”胡晓云说,浮雕的暗部,团队特地结合现代艺术特质做了垂直向的像素化处理,形成历史与当代的碰撞,“像素化粗粝的处理,不仅与浮雕抛光的质感形成对比,亦隐喻着千千万万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表达一种艰辛与磨练后的绽放。”
再走几步,你会看到建筑周侧挂着的12处红色里弄铜版雕刻艺术品,树德里、渔阳里、广吉里……这些镌刻着红色基因的名字,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党中央在上海前后开展了12年城市斗争的恢弘历史的缩影。这些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弄堂门头,形式、图案各不相同,却共同展示着,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红色根脉。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