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钱江一线潮  彩铅画 是谁在唱歌 窗口 寻找“小王子” 心中的阳光 《鲁迅日记》中的一家人
第21版:夜光杯 2021-07-29

窗口

陈钰鹏

从古至今,中国的知识分子苦读谓之“十年寒窗”,“同窗”即同学或学友;了解外国和对外开放的渠道有个美名叫“世界之窗”。

窗在古代仅仅是墙上的一个孔,主要用途为采光和通风。然而这一窗口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安全的通道,为歹徒及不怀好意者提供“破窗而入”的机会。但是没窗也不行,特别是在气候炎热的国家和地区,所以古代埃及、波斯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人们都把窗开在屋顶上,成为一种天窗。中国自古也有天窗,李商隐有诗句:“猿声连月槛,鸟影落天窗”。上海和江南某些地方的民居有不少是带有“老虎窗”的,这是天窗的改良形式。

窗的另一用途是供人眺望,它让人身在室内而能眼望世界,成为沟通室内室外的“口子”。公元五至六世纪,窗子在欧洲也叫“眼门”,它和“眼睛”“观望”有关系。一座房子的窗子就像一个人的眼睛一样,正因为如此,人的眼睛也被形容为窗口。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最先把眼睛称为“心灵之窗”,从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德国画家丢勒画过一幅神学家费利普·梅兰克森的半身侧面肖像,并在肖像的眼睛里画了窗十字梃架;还有一位叫加尔的比利时画家则干脆把眼睛画成了气窗。

人们不仅非常需要窗,而且十分崇拜窗,古代亚述人(亚述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600年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文明古国)崇拜窗神基利利;埃及传说中有一个长着鹰头的护窗神荷鲁斯;罗马的瓷瓶画中,多数窗框上画有女子的形象。在玻璃没有发明前,为安全起见,人们用兽皮挡在窗口,或将贝壳、大理石、石英磨成薄片做窗板。十七世纪的欧洲农民无钱制备昂贵的窗板,只好白天让窗子畅通着,到了傍晚,用木板将窗口堵起来。

倘若一位闺楼小姐依窗而望,窗外的小伙子殷勤地弹奏着小夜曲,此时此刻,普普通通的窗便成了浪漫主义的道具。

“窗”这个字眼是带有某种诗意的,难怪人们把机场、码头、火车站、邮局……也称作“窗口”。但愿所有的窗口多带一些诗意,每一个窗口都能为人解决一个问题,莫让人见了窗口就犯愁,更不能使人觉得窗口像卡口。眼下很多场所都利用高科技创设了“一站式”服务窗口,使窗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