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凯上午在接听热线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像绣花一样精细,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今天上午,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姚凯走进本报夏令热线,接受专访。姚凯表示,要用好“三心一针”(细心、耐心、卓越心和一根绣花针),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把城市管理精细化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推进新一轮“精细化”
“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圆满收尾,42项主要实施内容全部完成,22项指标超额完成。”姚凯表示,上海连续开展三轮“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拆除量达到1.6亿平方米;完成360公里道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拔除各类立杆4万余根,平均减杆率达到60%;完成本市约1500条(段)内部道路治理;完成426个“美丽街区”创建;实现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和品质提升,基本实现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滨水岸线贯通开放;实施各类旧住房更新改造5300余万平方米。
“目前,我们已经编制完成城市管理精细化‘十四五’规划以及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许多工作已在推进实施。”姚凯说,编制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包括12345、962121等热线和媒体报刊,来梳理市民群众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及需求,广泛征集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意见和建议。
下一阶段,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工作任务还很多。比如,围绕街区可漫步,深耕“美丽街区”建设,巩固第一批市级“美丽街区”建设成果,启动第二轮“美丽街区”建设;围绕建筑可阅读,加强对历史建筑、风貌街区的保护修缮等;同时,以轨交出入口、桥荫桥孔等薄弱环节、薄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深化街头广场、路面、水面、建筑立面、城市家具等5项品质综合提升行动,推进公共空间全要素治理,让我们的“城市表情”更加打动人心。
6项民心工程升级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6项民心工程中,市住建委承担一江一河贯通提升、旧区改造、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城中村”改造等6项,都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
“以落实民心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为民办实事。”姚凯表示,围绕滨水可游憩,进一步打造“一江一河”沿岸亮点,完善驿站等公共设施配套,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在旧区改造上,结合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提升老旧住宅小区的整体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在加装电梯上,按照“能加尽加,愿加快加”的原则,加快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在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上,三年计划完成600公里目标,实现线清杆合箱隐景美;在“城中村”改造上,加快推进已批项目的动迁收尾和后续开发,有序启动新项目认定和改造。
今年,上海全面启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我们将完善数字城市底座,研发升级一批应用场景,建设城市管理精细化系统,更好地实现管理闭环。”姚凯说,尤其在群租、“马路拉链”等社会关注度高、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进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方面,通过科技赋能促提升,努力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
本报记者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