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做点亮奉贤区二万残疾人出彩人生的“萤火虫”
第14版:专版 2021-08-20

做点亮奉贤区二万残疾人出彩人生的“萤火虫”

奉贤区残工委喜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无人机培训现场操作:学员试飞

“贤阳艺术团”歌咏队参加区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合唱大赛

康复治疗师开展康复训练指导

城美,家和,人贤。

奉贤,江南灵秀和都市活力相得益彰的海滨城市。这里,有上海最大的萤火虫栖息地,还有一群特殊的“萤火虫”——他们,关注“沉默的少数”,用“微光”照亮“微光”,点亮全区2万名持证残疾人,让广大残疾人朋友率先感受城市温度。

7月22日,第六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隆重表彰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奉贤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也在会议上获此殊荣。沉甸甸的奖牌背后,是奉贤区残疾人事业在“十三五”时期获得跨越式发展的缩影,是奉贤区残疾人工作者奋发有为的缩影,也是奉贤区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缩影。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暖一座城。在这里,“萤火虫”们,聚合成一道美丽风景,点亮每一个人生出彩的机会!

把残疾人工作融入全区发展大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奉贤区残联以“X+残疾人工作”为指导理念,主动在“共识融合、共鸣链接、共创激发”上下功夫,补齐事业发展“短板”,不断谋求残疾人事业发展与本地区战略发展相融合的“奉贤品质”,高质量推动奉贤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新格局。

2019年3月,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宣布,奉贤区市民活动中心开工建设。正如开工仪式的名称“更新的建筑·更好的生活”,奉贤区在全市率先将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活动中心整体嵌入市民活动中心,实现既有2150平方米独立使用面积,为残疾人精准提供辅具、康复训练、就业培训指导等服务,又与全体奉贤人共享多功能厅、阶梯教室、剧场、音乐厅、体育健身房等综合服务设施,充分体现了残健融合的服务理念。明年,中心即将建成使用,在这座全新的建筑中,更高质量的残健融合场景已然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抓住奉贤各项事业腾飞契机,强化公共服务对残疾人的均等化供给,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社会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在这样的全新理念指导下,奉贤区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对残疾人工作倾注关爱,让广大残疾人共享公共设施,拓展公共服务。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试点开展无法互相照料的老年人与其成年残疾子女等老养残家庭共同入住公益性福利机构,并新增2000张重残养护床位。奉贤也结合“大调研”,在这一广大残疾人关切的急难愁问题上先行先试,在新建成的奉贤区第二福利院独立楼层设立50张重度残疾人养护床位,制定补贴标准,开展需求调查,实现“残有所养”。

同时,自2018年起,奉贤区连续三年将基层康复服务站建设纳入区政府实事项目,在全区42个社区、村(居)设立康复站点,配置康复器材、提供康复培训、实施训练指导,有需求的村(居)民康复效果显著,功能得到改善,已服务6.76万人次。

“十四五”开局,这一项目还将进一步升级“2.0”版本——在奉贤区中医医院与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中心和分中心,构建“康复中心—康复分中心—康复站”三级网络体系,以促进“健康奉贤”建设为出发点,为全区残疾人提供“全周期覆盖、全系统协作”的现代康复服务新体系。

更加系统、科学地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在“共识融合、共鸣链接、共创激发”的一体化发展理念指导下,奉贤区残联更加系统、科学地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创新提出“六全”模式:

全要素配置,全链条对接

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是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大调研中,奉贤区残联了解到,广大残疾人迫切希望实现高质量就业。区残联创新工作机制,做实“四梁八柱”就业服务促进体系建设,围绕残疾人“培训、提升、就业、增收”,拓宽8大类残疾人就业渠道。

奉贤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开展残疾人机关、事业人员专项招录,创新开发残疾人社工专岗,残工委成员单位带头录用9名残疾人;区国资委开展残疾人专项招录,举办就业支持论坛暨国企就业洽谈会;区民政局举办社会组织吸纳残疾劳动者推介会;区农委建立涉农经济组织评估淘汰机制,选拔A级资质中有一定规模、一定爱心的组织帮扶农村残疾人劳动增收;区人社局建立残疾人就业推介机制,举办“小康路上,残疾人不掉队”技能比拼等,实现奉贤区残疾人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聋人小陈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工作业余时间,小陈积极参加奉贤区残联组织的各类就业体验、职业培训、残疾青年骨干训练营等活动,职业素养有了提升,希望能有更合适的工作岗位。2020年起,区残联工作人员多方寻找、开发适合他的工作岗位。前不久,他成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新员工。

目前,奉贤区已有残疾人公务员8人、事业单位90人,社工(含民办非企)344人,国企65人,残障朋友岗位更稳定,收入更可观,生活更有品质。

全周期覆盖,全系统协作

建立现代康复服务新体系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容易的事,往往对于残疾人却是一种奢望,而康复的意义,正是把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

9岁的月月,是一个兼有脑瘫和智力障碍双重残疾的“阳光宝宝”。2019年,奉贤区儿童康复基地正式建立,方便了更多奉贤籍的残障儿童就近康复。去年底,月月也来到了这里,半年下来,曾经只能扶着东西行走的他,已经可以独立行走,还可以拉着扶手上下楼梯,并跨越15厘米高的障碍物。最让家人激动的是,大多数时候只能躺卧的他,已经可以独立跪着维持15秒了。虽然,这一眨眼的功夫对别的孩子来说稀松平常,却意味着月月的运动和感统能力有了飞跃。所以,第一次看到儿子跪起来时,月月母亲激动地热泪盈眶。

像月月这样在儿童康复基地成长进步的孩子还有不少,基地为孩子和他们的家庭点燃了希望的明灯。据悉,奉贤区残联在“十三五”期间延伸服务触角,深化服务内涵,满足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康复服务需求,做实“两轮+两翼”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协作机制。实现“康复服务和辅具适配”为“轮”,“残疾预防和宣传”为“翼”的立体化康复服务。区卫健委、教育局、区团委、区妇联、总工会等部门,以“全国残疾预防日”为契机,开展健步行、亲子花艺、安全生产教育等主题活动10余个,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动员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残疾预防工作。“十四五”开局,奉贤区还将进一步打造“全周期覆盖,全系统协作”的现代康复服务新体系,让残疾人及其家庭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全维度融合,全方位展示

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6月1日施行后,奉贤区在全市创新建立了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公益诉讼配合协作机制,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与区残联的残疾人工作者一起来到南桥镇菜场、医院、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重点区域,联合排查盲道、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建设情况。

今后,区检察院与区残联还将紧紧围绕涉及残疾人群体的实际困难与现实需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问题症结与对策方案,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与残联各自的职能优势,把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行政公益诉讼对依法行政的促进作用,切实在残疾人权益保障领域形成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在全市创新建立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公益诉讼配合协作机制,是奉贤区促进残疾人“平等 参与共享”社会生活的缩影。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实现“全维度融合”,奉贤区残联以机制为保障,创造“硬件”保障,同时,积极为残疾人创造在文体活动中“全方位展示”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的平台。

除了承办上海市残疾人飞镖队,组织奉贤区残疾人“贤阳艺术团”、区残疾人艺术实践基地、“千名重残人员看奉贤”、残疾人读书会、残疾人书法班、区级各类体育集训队等活动,奉贤区还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在奉贤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合唱大赛、“相约滨海之夏”广场文化活动、“迎新跑”等大型活动中,参与的残疾人朋友们都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十四五”期间,奉贤区还计划将残疾人体育融入“全民健身”大局,将原先单独设立的区残疾人运动会纳入奉贤区全民运动会同步开幕、同频开展,让这道独特的风景更加靓丽。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崭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奉贤区残联将以“五美五强”建设为中心,围绕打造“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味”的人民城市,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理念,精准聚焦新一轮五年规划,主动奔上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主战场,以“比”的劲头、“学”的主动、“赶”的动力、“超”的追求,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奋力创造让人刮目相看的新成就,实现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再突破,群众满意获得再增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