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1日 星期日
杭城纪游二首 紫阳花(中国画) 徐汇滨江醉人的萨克斯曲 芦苇 从常见到偶遇 做一名温和的评论者 生命的药香
第20版:夜光杯 2021-08-24

从常见到偶遇

汪耀华

从事图书发行或者说从事与出版物发行相关的工作,是我唯一的职业。虽然有十年的专业期刊编辑生涯,但也曾从事期刊的发行。

最初,我在上海南京西路新华书店“三尺柜台”内站柜台做营业员,还是实行闭架销售的时候;订货进货也是被指为“隔山买牛”的三级订货制,由门市柜组经讨论后在《社科新书目》《上海新书目》及各省征订单上填写需要数报业务组(股)汇总审核后由分管业务的经理审定签章后上报上海新华书店供应科,由其汇总后向各地发行部门报送订数。

那时,书店有很多几乎天天“签到”的读者,时间长了也就可以聊上几句了,“今天到了什么书”“我刚在南东书店听说某某书今天到了就卖完了”,一些读者两三天不来我们也会牵挂,等他再来时会问“怎么几天不见你来”,偶尔空闲的时候聊聊书,正在柜台上翻阅订单时,也会有读者凑上来一起看看。

虽然我在书店做营业员时间不长,其间还被借调到威海路派出所协助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那时是从各单位借人,其他同事在岗位上难以脱身,我是新人也是一次锻炼,每天跟着民警在延安中路辖区的弄堂里敲开一间间房门核对),偶尔哮喘复发,虽然能坚持上岗,也承同事关心“你坐着吧”(原本是该站柜台的)。

在参与订货时,我获得同事领导的多次鼓励。1981年,《社科新书目》征订了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李泽厚撰写的《美的历程》(定价1.90元),一般也就订个20至50册,我在参与讨论时提出了订200册,吓了大家一跳。好在柜组长胡芳比较信任我,我的理由是“我们店地处闹市中心,经常光顾的读者文化程度比较高,流动性也大,虽然书价高了些,但对这样精美的、高质量的书,读者仍会踊跃购买的”,组长说服了业务组长、业务经理后报订了200册。汪正伟副经理下班时特地到柜台前问我,这本书有把握吧?我们相信你。但还是可以调整的。书上柜后,我也有点紧张。第一天售出16册、第二天10册、第三天11册,半个月内200册售完。当时在同行中足以比肩的南东书店也进了200册,第一天就被一家单位购买了140册,其余的两天售完了。这样的案例显然是令人鼓舞的。后来我把这个经过写了一篇短文投给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京所通讯》(这本书的发行机构)刊出了。这应该对于《美的历程》乃至李泽厚先生来说都是一个鼓励吧。

那时订进一些专业图书,包括像《陈寅恪文集》,我们都会联想出哪几位读者会买、可以向哪几个图书馆推荐。《陈寅恪文集》有的分册是薄本,太小众,放在书架上陈列了几天就转到书柜中了,我和同事会不断从柜中抽进抽出地向目标读者推荐,也许有的读者当时还不知陈先生其人其书,但见我等如此“神秘”地推荐,也会以为是觅到宝了。

过往,因为有着众多的同事、长辈,也有着众多的老读者可以一起聊聊书谈谈书店,我获益良多。后来,我与这些都比我年长且无论是教授专家编辑记者还是纯读书人,每年都会在上海书展偶遇,虽然没有联系方式也不加微信,但是彼此早已存有的一种亲切,总让我享受也使我努力做自己喜欢且能够做成的事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