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也给老年人带来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各行各业的社会力量来帮助老年人更顺利“触网”?上海链家给出一种不错的实践样板。
智能生活
老年人不该是“局外人”
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规模达到2.5亿。当所有通向便捷生活的软件被浓缩到一部智能手机时,许多老人却成为数字红利的“局外人”:
因无法出示健康码,一位老人多次想要乘车被拒;在路边招手却打不到车,出租车早就在网上被预约了;去趟医院要网络预约挂号,不会用智能自助机器只能求助他人……
建设数字中国,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数字社会的红利,正在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该方案设定的目标是2020年底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2021年底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2022年底解决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而基于对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痛点的深度洞察,上海链家2020年推出“我来教您用手机”智能手机公益课活动,以期发挥自身扎根社区的优势,精准解决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的难题。
多措并举
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在上海链家云台店“智能手机公益课”现场,毛叔叔学会了“如何在手机上查看健康码和行程码”、“如何通过手机订蛋糕”、“如何在线打车”等技能。
“现在还在疫情期间,到哪都需要出示健康码,以前孩子们会帮我截图保存,太麻烦了,现在通过上海链家的公益活动,我以后就可以自己操作了。”
而70多岁的赵阿姨平时只用手机接打电话,对智能软件一窍不通。在上完上海链家东安一店组织的“智能手机公益课”后,通过朋友圈关注儿子的动态,成为她生活中的一件幸福大事。“孩子太忙,平时一个月才能见一次,现在我学会了看朋友圈和发照片,还能每天跟小孙子视频说说话、逗逗乐,太有趣了。”
事实上,毛叔叔和赵阿姨的改变,只是上海链家“智能手机公益课”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上海链家已组织60多场“智能手机公益课”活动,帮助近千名老年人学会智能手机的操作、消除对智能设备的畏难情绪,从容应对各种智能生活场景。
以“我来教您用手机”为例,在针对老人的服务层面,项目由定期培训课堂和手机使用到店咨询答疑两种形式组成。
其中,定期培训课堂由经过系统培训的门店经纪人作为志愿者,配有统一规范的课本、课件。为了适应老年人的学习节奏,上海链家在开办手机课同时,还把所有社区店面开放成手机使用咨询点,方便老人去链家门店咨询求助,将公益服务常态化。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很多事情不方便出门办理,上海链家借助手机课堂搭建的社群,在线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手机课和在线答疑,为居民讲授在线缴纳水电费、在线买菜等智能手机知识,为防疫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助力。
同时,通过这种生动的智能应用培训方式,上海链家的“智能手机公益课”还促进了老年人观念的更新,使他们愿用、能用、乐用智能技术,越来越积极拥抱数字生活,增强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而对经纪人而言,在社区服务中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将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服务者的尊严,从而在后续工作中推动行业的正循环。
无论对社区居民还是上海链家内部来说,这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