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总工会原副主席裔式娟走了。2月8日上午8时51分,裔式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2岁。今天上午,裔式娟同志告别仪式在龙华殡仪馆举行。
1929年,裔式娟出生于江苏盐城,在旧社会只读过一年书,后到工厂里做最苦最累的养成工,1947年进入上海市第二棉纺织厂细纱车间当挡车工。“郝建秀工作法”在上海推广时,裔式娟是学习得最早最认真的人。她仔细揣摩,形成自己独特的操作方法。她在厂内带头推广,被群众推选为生产小组长。经她传、帮、带,她的小组成为上海市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模范小组,自1953年起,连续8年全面超额完成生产计划,产品数量和质量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1952年,裔式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她的影响下,小组30多名组员中有10人加入共产党、10人加入共青团,小组被评为“全国纺织模范小组”。“裔式娟小组”保持了30多年的模范集体称号,被誉为永不褪色的“红色炉”。
裔式娟1953年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之后又连续七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裔式娟曾当选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8年起,裔式娟任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
去年7月,裔式娟将她珍藏的70件档案资料捐赠给了上海市档案馆。她说,把这些珍藏品捐献出来,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知晓、纪念这段珍贵的历史岁月”。捐赠仪式上,90多岁的裔式娟对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我与杭佩兰、袁雪芬是当时上海代表组中最年轻的3位女代表。”“我们很多代表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我鼓掌时把手都拍肿了,但当时毫无知觉。”同时,她也饱含深情地回忆:“解放前,纺织女工没有地位;解放后,我们成了国家的主人。我能有今天,都是党的培养!”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