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中国男排已经结束本年度世界联赛的征程,但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的,却并非他们的成绩与进步,而是国内赛场上一起不光彩的事件。昨天中午,一段天津男排与江苏男排在集训教学比赛后发生冲突的视频(见图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几小时后,中国排协通过官方网站公布初步调查结果:“双方个别运动员因口角引发肢体冲突,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排协同时表示,作为本次集训组织方,他们将以此为戒,整改暴露出的问题,加强相关管理力度,并及时更新后续的调查结果(见图②)。
调查事件、整改错误、处罚肇事和参与者,无疑都是排协在本次事件中的“必答题”,可除了这些,今年男排联赛筹备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更值得排协与各相关方面去反思与总结。
因为疫情原因,近几年国内的男排联赛一直办得磕磕绊绊。与中超和CBA一样,上赛季的男排联赛也采用赛会制集中进行的模式。平心而论,在关注度本就不算高的情况下,这样的选择虽然可能给男排市场带来雪上加霜的风险,但对各支队伍和球迷也算有个交代。
然而这个赛季的男排联赛,却如同“盲盒”,没人知道下一步往哪走。在因为疫情原因多次变更开赛时间后,6月初,排协终于向各队发出参赛通知,一切似乎在按照6月20日开赛的计划进行。可选手就位了,组织方却再度变卦,这样的心理落差对球员积极性的打击,可想而知。
另外,出于防疫的考虑,已经来到江门的球队,普遍面临“有家不能回”的尴尬局面。虽然排协最终拿出了临时举办“2021-2022中国男子排球超级联赛备赛集训”的折中方案,但相比于实打实的联赛,“半吊子”的教学赛给人的第一观感,便是折腾了一大圈,最终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封闭训练而已。此次的“全武行”事件,可能也是这些因素叠加的集中体现。
按照排协公布的最新计划,已经被一再推迟的男排联赛,可能于9月在江门拉开帷幕,这本该是个让人看到希望的消息。然而经历了此前的种种波折后,不论教练、球员还是球迷,如今都不敢对此有过多期待。从这个角度看,打架事件确实应该严肃处理,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能进一步理顺赛制,也希望中国男排能赢得更多胜利。
本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