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打造人才逐梦蓄水池 连云港  葡萄园里忙采摘 乘“天梯”游千岛湖 绿水青山间走出未来科技范 24位院士芜湖“论剑”
第9版:长三角/万象 2022-07-12
长三角科技论坛共话创新一体化

24位院士芜湖“论剑”

江城七月,热情胜火。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日前,第19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2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24位“两院”院士齐聚江城,围绕“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科技经济融通融合”的主题,开启了一场高水准的头脑风暴,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探路。

高峰对话达共识

“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是什么?”“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半导体新材料的未来发展是什么样?”……作为论坛的重要内容,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中国科学院院士顾宁、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分别从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发展、磁性微纳材料、半导体新材料等方面作主旨报告。

长三角要高质量发展,产业布局尤为重要,新能源、新材料的探索和应用面临哪些挑战,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业界巨擘在分析相关领域发展现状时,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路径缓缓展开,让与会嘉宾看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

从长三角“科创中国”服务科技与经济融合,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从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到航空技术与装备发展;从长三角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到大健康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干货满满的专题论坛,3位院士和9名行业专家对相关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高频输出的交流中,共识逐渐达成: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而言,创新跨界发展是一道“多选题”,既要立足“柴米油盐”,又要追赶“星辰大海”,要在前沿科技和基础研究上下功夫,在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加大投入、持续布局。

创新沃土待播种

“要么第一、要么唯一”“要么没见过、要么忘不了”……在一批批企业叫响的口号里,“皖之中坚”芜湖曾书写一段又一段激动人心的创业传奇,创新基因早已埋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对标沪苏浙,这里形成了与长三角先发地区等高对接的创新创业生态。

“展望未来,芜湖拥有强烈的创新梦想,实现这一目标和梦想,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的大力支持。”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言辞恳切。作为长三角区域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论坛的举办,让行业领域最高水平专家齐聚江城,必将把更多科技创新种子播撒在芜湖的“试验田”里,鼓励更多科技人才种子到芜湖创新创业。

芜湖市政府与普立思生物科技、长春应化所三方签约,进一步密切合作;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与无为市人民政府和6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与谢明勇院士达成了进一步合作意向;陈学思院士与三山开发区合作成立的“芜湖市生物基联合创新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随着论坛的不断深入,一颗颗合作的种子已在这片“试验田”悄然落地。

本报记者 毛丽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