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开“聪明车”能当“甩手掌柜”吗? 在元宇宙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数一数今年“镇馆之宝” 看一看AI机器人会干啥
第2/3版: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2-09-01

数一数今年“镇馆之宝” 看一看AI机器人会干啥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博中心会场元宇宙体验区 本版摄影 记者 刘歆

用户输入文字就能根据语意进行绘画创作的百度AI艺术和创意辅助平台

蚂蚁集团展示的“隐语可信隐私计算生态体系”树

打破全球算力纪录的壁仞BR100系列芯片

参观者在体验按摩机器人的服务

国产芯片硬核出道 通用模型 价值巨大

考考你,还记得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镇馆之宝”有哪些吗?便捷老百姓的“惠民就医”、平稳快速行走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全球首发的AR自动驾驶导览小巴……

那今年的“镇馆之宝”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本报记者昨天走进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馆,完成了第一份“亮点报告”。似乎,今年的“镇馆之宝”有点晦涩难懂,但是别失望哦,“宝”当然要押在大模型、大算力、大数据这些当下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前沿领域,高大上是必须的。

通用模型:创新平台促融合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在从单一智能向通用智能发展,而通用模型的出现,能够实现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以及产品和场景应用的创新。

脑洞大开的《熊猫骑摩托》、中国山水画里的春天小雨、绚丽的概念插画《亚特兰蒂斯》甚至一只黑白色调的戴帽子抽烟的狗……这些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都是网友根据百度AI艺术和创意辅助平台“文心·一格”生成的,它是百度依托深度学习平台“飞桨”“文心”大模型技术创新推出的“AI作画”首款产品。

随着数据井喷、算法进步和算力突破,预训练大模型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方向与AI产业应用的基础底座。“文心”大模型是百度自主研发的产业级知识增强大模型,既包含基础通用的大模型,也包含面向重点任务领域和行业的大模型,以及丰富的工具与平台,支撑企业与开发者进行高效便捷的应用开发。“‘文心’大模型的模型参数规模达到2600亿。大模型相当于解决AI模型的通识教育,降低AI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门槛,它还能通过‘飞桨’开源开放平台、百度智能云等赋能工业、能源、金融、通信、教育等行业。”展台工作人员介绍。

与“文心”大模型一样,业内首个千亿参数三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也是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八大“镇馆之宝”之一。

这个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大模型首次贯通了语音、图像、文字,并自动学习跨模态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自监督学习和知识嵌入来解决小数据泛化和理解问题,形成了完整的智能的表示、推理和生成能力。“紫东太初”不但具有很大的产业应用价值,也为探索人类智能本质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

BR100芯片:算力纪录中国创造

方寸大小,算力惊人!

看完了大模型,不妨再将目光投向拥有大算力的国产芯片。

本届大会上,壁仞科技国产通用GPU芯片BR100从参展的众多展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的“镇馆之宝”。BR100创全球算力纪录,标志着中国通用GPU芯片首次迈入“每秒千万亿次计算”新时代,用强大国产算力赋能百业。

BR100基于壁仞科技原创芯片架构研发,采用7纳米制程,可容纳770亿颗晶体管,具有高算力、高能效、高通用性三大优势。BR100的16位浮点算力达到1000T以上、8位定点算力达到2000T以上,单芯片峰值算力达到PFlops(1PFlops等于1000万亿次浮点指令/秒)级别,超过国际厂商在售旗舰产品3倍以上,并创下国内互连带宽纪录。

记者了解到,BR100之所以能够实现国际领先的算力,最底层的支撑来源于自主原创的芯片架构。“‘壁立仞’架构以数据流为中心,对数据流进行深度的优化,通过六大技术特性,比较完整地解决了数据搬移的瓶颈和并行度不足的问题,使得BR100芯片在给定的工艺下实现了性能和能效的跨越式进步。”壁仞科技联合创始人、CTO洪洲介绍。

“技术栈”:数据可用不可见

随着人工智能在产业侧应用的爆发,对多来源、多模态的数据需求越来越强,数据频繁跨平台流通和使用等,引出一系列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相关的问题。本届大会上,有一件“镇馆之宝”就向外界展示了实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更好兼顾的一种解决方案。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蚂蚁集团展馆,一棵科技感十足的“隐语可信隐私计算生态体系”树映入眼帘。这棵科技树的根系部分格外显眼,它就是“蚂蚁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技术栈”,也是蚂蚁隐语可信隐私计算体系的根基。该“技术栈”可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蚂蚁集团沉淀了6年隐私计算技术与应用的集成之作,融合了千余项专利,覆盖所有主流隐私计算技术,在可信密态计算(TECC)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可实现一小时内造成亿级密态样本的建模和分析。

本报记者 杨硕 叶薇 金志刚 郜阳

机器人进化又刷新 会做手术 也会按摩

手术机器人、按摩机器人、核酸机器人……与过去相比,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机器人本领更大、更加灵巧,更能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提升能力,还拥有了云端操作系统。

说起拥有“三头六臂”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医疗科技领域可谓无人不知。如今,我们也有了可以与“达芬奇”同台PK的国产手术机器人。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出的“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的上市,将打破此前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生产的“达芬奇”在国内市场一家独大的格局,为医疗智能化市场带来更多可能性。

腔镜手术机器人,是指协助医生完成微创手术的一套医疗设备,医生通过控制台可以让机器人的机械臂模拟人的双手进入患者体内手术,可用于普外科、妇科、泌尿外科等复杂性的疾病手术中。大会展出的这台“图迈”,其腕式手术器械高度灵活,3D腔镜系统提供立体真实的手术视野,且具备远超人手极限颤动的自动滤过功能,对于体内“死角”部位的处理也更加游刃有余。目前,微创“图迈”已在上海的多家三甲医院的手术室亮相,成功通过“考试”。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手术机器人还进化出了“千里眼”“隔空取物”的神奇本领,医生操作平台和患者手术平台完全分离,也可远程操作,在手术台上轻松斩除病魔。

在“非夕”机器人展台上,核酸采样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被采人员站上采样位,自然地张开嘴,机械臂即可以自动适应被采人的身高和口腔位置,在机器人视觉定位后,轻柔灵巧地将咽拭子以最适宜的高度、角度和力度,探入被采人口腔中,在口腔左侧刮拭3下,右侧刮拭3下,咽拭子在腔内停留时间约5秒种。整个采样过程,被采样人身体完全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无需半蹲,也无需踮脚。

从机器人的整个采样动作来看,也是相当流畅。从取试管、贴标签、开盖、自动取拭子到自动识别人脸及口腔部位、采集口咽拭子样本,并将样本放置到试管中,再到夹爪消毒、医疗废物回收,均由单台机械臂独立完成,实现了流程的全自动化。

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核酸采样工作站一次性可以储备240根试管和其他采样配件,每单次采样时间约为28秒。整个工作站在120分钟里,完全无需人力协助地进行全自动化无人采样。这种全闭环全自动化的采样流程,最大限度地节省了人力,避免了交叉感染。

现场,还有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体验按摩机器人的“力道”。综合柔性力控、机器视觉技术和先进AI,机器人可实时精准识别人体姿态及局部位置,用“巧劲”自主完成对人体背部、腰部等地方的软组织的压揉式物理治疗流程。

各司其职的人形机器人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常客,但今年它们的本领更强了,送餐、巡逻、保洁、采摘蔬果、表演京剧中的对打戏……这些精细动作都不在话下。“达闼”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大会带来的机器人拥有41个智能柔性关节,比第一代机器人多了7个,可实现高精度手眼协同抓取和工具操作能力。“这些机器人有一个共同的云大脑,好比机器人的元宇宙,在这个云大脑互相协调。它们具有多模态智能交互和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全身多处硬件扩展接口,可实现各种外设工具操控能力;同时具备视觉和激光定位导航能力,实现精准定位、自主行走,可以提供迎宾接待、导览讲解、养老陪护、清洁打扫、教育科研等应用服务。”

本报记者 叶薇 左妍

读报纸首页